治国策全文及译文
原文】 4.1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4.2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孙;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闻,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译文】 4.1采纳谏言作为一种政令,是讲君主怎样对待臣下直言劝谏,怎样采纳臣民的智慧和谋略。君主下边应该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诤臣,父亲下边应该有敢于直言劝说的诤子。君主或父亲有不符合道义言行的时候,臣子或儿子就要勇于直言劝谏,由此遵顺和奉行他们美好的言行,匡正和补救他们错误的言行。错误的言行不能一味遵顺,美好的言行不能抵制反对。如果纵容错误的言行,诋毁美好的言行,那么,国家一定要面临危险。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
意思是: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翻译: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对于国家,也算尽心竭力了。 出自先秦孟子弟子录的《寡人之于国也》。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孟子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的意思:(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