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红楼梦每回好句摘抄及感悟-集锦89句

59

1、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2、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3、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4、“惊险”一词不足以描述本文的情感影响。宝玉的供词只有三个字:“你可以放心!”这比西方爱男人和女人常说的“我爱你”要丰富和深刻。它包含决心,誓言,宣言,信任和责任。“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情感倾向的单一表达;“您可以放心”是对爱的情感的总结,它们融为一体。“我爱你”的情感成分比较淡,“你放心”的情感成分庄重而真诚。“我爱你”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情感表达,“您可以放心”是海洋干燥,岩石不变的情感誓言。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的愤怒和争吵都是由两者之间的爱造成的。双方深爱着,但他们担心对方只会把这个家庭当作一个家庭对待。宝黛的爱情没有磨炼或奋斗,然后双方开始进入精神互谅和精神爱的阶段。

5、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6、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7、“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毕,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8、小时候就读四大名著,唯独《红楼梦》无数次的翻开却读不进去,最后丢在一边。最近很偶然的机会开始重新读红楼梦,越读越使我感动,这本书就像是一直等在我生命的某个时刻,哪怕无数次的错过,依然等着与我相遇。

9、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李氏对平儿语

10、虽今日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

11、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12、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13、这时候一僧一道又来了,唱了一首《好了歌》,甄士隐经历了这么大的家族劫难之后,忽然有了感悟,注解完了《好了歌》之后,便出家了。

14、浊释:此句为警幻仙姑所云。是指世人滥情之意。

15、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16、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17、浊释:同为警幻仙姑所云。是让宝玉日后一定要解除困惑,心领神悟,改掉以前不好的思想与认识,专心学习孔孟之道,使自己能成为经帮治国、济世济民的人。

18、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9、调笑无厌,云雨无时

20、浊释:万万不能,不想。亦:也,断断:万万不可,只态度非常之坚决。

21、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2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3、亦断断.

24、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5、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26、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

27、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2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29、浊释:此句是警幻仙姑对宝玉所讲。意思是警幻下界来到此处视察人间的男女感情状况,适时散布男女之间的相思缠绵之情。古代认为人间的爱恨情仇,均是由天上神仙操作,故此。

30、以上为鄙之浊见,望能做搂主之参考。不到之处,皆请指正,以共勉。

31、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32、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33、薛宝钗生日这天请戏班子唱戏,听了戏文后,史湘云就跟林黛玉开了个玩笑,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挤眼叫她不要开玩笑,哪知史湘云认为我不能说笑话,林黛玉则认为史湘云出身侯门我不配与她说笑话,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潮诗,姑娘们看了个个取笑他。

3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描述林黛玉的容貌

35、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36、读到这里,总有一些感慨,曹雪芹并不觉得自己写出了多么了不起的,只是把人生,像镜子一样的呈现出来。当我们回头看自己一生的点点滴滴,大概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

37、读《红楼梦》的最大收获是让我重新认识了青春,大观园里住着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贾宝玉只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青春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了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性的欲望和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我们渐渐的回不去那个年纪,也慢慢变得无法理解青春,若不能以青春之眼去看待青春,恐怕是永远无法读懂《红楼梦》的。

38、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39、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40、薛宝钗再过几天就要过15岁生日了,贾母要好好替她做一下生日,史湘云住了两天要回去了,贾母叫他等薛宝钗过了生日再回去。

41、在大观园住下来后,贾宝玉感到闲得慌,学僮茗烟偷偷替他买了一些书:有西厢记、武则天、杨贵妃、等等。贾宝玉看得入了神,茗烟急得要他注意点,被其它人看见告诉他父亲就不得了呢。

42、浊释:亦为警幻仙姑所云。迂阔怪诡:指不合时宜,性情怪癖。百口嘲谤:指很多人不满,遭到指责。睚眦:指怒目而视。这句是指在世人眼中的宝玉。

43、“都云作者痴”,写到这个“痴”字,“痴”可以是“白痴”也可以是“痴情”到底是哪一种,“谁解其中味?”

44、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叫夏太监到荣府下了一道谕,命贾宝玉和都搬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

45、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46、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在此回中,世人往往多流连于宝黛读西厢,意蕴非凡,以为妙绝。然而我却以为,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当然,《红楼梦》不单单胜在情节环环紧扣,伏脉千里。细腻的描写手法,也总是令人心折不已。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曹公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因而,在下文里,我就想从情节和描写这两个方面对此处进行赏析。

47、至40回的欣赏《秋窗风雨夕》

48、听了元妃的谕,贾府里又忙起来,先分院子: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每处有两个老嬷嬷、四个丫环服侍,另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佣人若干。

49、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50、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51、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

52、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草。这颗草快枯死了,旁边有一块石头,这个石头修炼变成一块宝玉,觉得这棵草非常可怜,就每天舀一点甘露去滋润它,这棵草因此才没有死掉,最后修炼成女身。这块石头忽然有一天动了凡心要去人间,经历一下繁华世界。这棵草就说,我受了他的甘露之惠,并没有这种水可以还他。所以它也跟着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缘分。所以林黛玉是一直要哭的,不懂她的人大概觉得烦死了,这个小女孩怎么一直哭,是不是“痴”啊?人世间有一种情缘是“还”,总觉得欠了别人的,一定是要还的,不然心中就郁结着缠绵不去的东西,这一世不能还,下一世还是要还。这是一种不可解的哲学,但我们多少能理解林黛玉的哭,他要用眼泪来“还”前世受到的恩惠,这也是一种“痴”。两个“痴”的意思完全不同。

53、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4、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55、贾雨村在中是个穷书生,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之后再得以考取功名,甄家应是他的大恩人,后面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报恩”的。甄家有个丫头,多看了他一眼,可能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贾雨村就觉得这个丫头眼光不错,有意于他。这个丫头名叫娇杏,侥幸的多看了贾雨村一眼,也许并不是慧眼识英雄,但从此命运就侥幸的改变了。

56、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57、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58、第2回: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59、文中说“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短短几句话,就把甄士隐不求功名的情性体现出来。他又为贾雨村“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助雨村去赶考,这番主动接济他人的情怀,令人感动。

60、感悟:这一段描写背景是贾珍请求凤姐帮忙料理秦氏后事。凤姐的好强求胜活脱脱体现了出来,“有什么不能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她的要强和想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凤姐也的确能力出众,将此事办的十分妥当。曹先生在写《红楼梦》时,没有直接用一个字表达了他自己的个人喜好,但是客观的叙述让人物形象十分灵动,让几百年后的读者津津乐道,这是真功夫。

61、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62、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63、从全书的关节来看,此处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可谓是一个过渡。如果说在宝黛读西厢,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的时候,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幻想的话,哭诉葬花词之时便是她清醒之时。在风刀霜剑之下,岂有平安喜乐;春去春归,又岂能长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样的悲叹,其实已跟爱情无关,而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是自作的诗谶。这样的情怀,也是宝玉无法用爱情来慰藉或是弥补的,是一种壮烈的大绝望。从哭唱葬花词后的每一日,都映照诗中所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而黛玉的心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转折之处便在听牡丹亭这里。

64、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甄士隐,借着他的出场,作者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世界,《红楼梦》经常游离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经常出现一僧一道,前面是一僧一道带宝玉下凡,这里又出现了一僧一道,这个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你这个女儿英莲,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不如给我吧。我们在梦境中遇到一僧一道,往往更容易相信,可是现实中,这个一僧一道跛足蓬头的,你可能觉得他大概是神经病吧。甄士隐当然不可能相信,可偏偏之后全部应验。

65、浊释:此句描写宝玉在幻境所想。意思是没想到早已经把这些男女情感牢记于心,不可救药了。不料:没想到。邪魔:此处指男女情感,受封建思想所禁锢,故把男女感情视为不正当,不务正业,邪门左道。膏肓:中医称心尖脂肪为膏,横膈膜为肓,认为心下膈上为药力不可及之处。

66、接下来讲到了贾雨村,《红楼梦》经常喜欢通过谐音传达作者的意思。“甄士隐”是将真事隐去,对作者来讲,回看自己家族的历程,他既要透露,又要隐藏,在隐藏里包含着对活过的人的爱恨,他已经超然了。很多考证拼命想把“真事”挖掘出来,恐怕违反了文学创作的初衷,这种将真事隐去的.悲悯和宽容,大概是文学与八卦的最大区别。

67、我没有读过任何有关《红楼梦》的考证,希望通过文本,把自己的理解加上听来的、看来的,整理成文,谨以此向这部伟大的作品,这位等待我三百年之久的导师致敬!

68、第十三回片段好句摘抄

69、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70、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背景为林黛玉逝世一事

71、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72、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73、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迷出来,各个姑娘都封了自己的迷底由太监带回宫,并且还要和一个迷语送进宫。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迷,贾宝玉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爆竹、迎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算盘、探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风筝、惜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海灯。猜了以后,贾政觉得这些迷语有不祥的意思,伤悲感慨,借故推辞就早回去了。

74、浊释:这句话是描写贾母安置黛玉的。是说黛玉的寝食起居享受着宝玉一样的待遇,迎探惜三春倒没有如此优待。

75、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76、《红楼梦》二十二回宝钗给宝玉解读《寄生草》,句子极妙:

77、甄士隐跟女儿只有三年的缘分,这女儿是来度化他的吗?有人说《红楼梦》用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空”字,但我不觉得这是一部让人领悟空幻的,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78、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79、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虫离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玑币,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衣天,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80、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81、贤袭人充满了对贾宝玉的不满之情,想要诉诸宝钗,而宝钗欣赏袭人的见识和志气。贾琏趁着巧姐身体不便,出痘的期间和多姑娘儿鬼混,刚好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了凤姐,贾琏怂恿平儿,叫平儿不要害怕凤姐。

82、《红楼梦》前面有个类似序的东西,作者说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然后重点来了,写这本书是为什么,竟然是“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他自己一生潦倒也就算了,可不能因为他的一事无成,让这些闺阁中他认识的精彩女子不被记录,所以呕心沥血写下这本伟大的,竟然是给这些女子一一立传。在作者的眼里,男人都是污浊之物,女人都像花儿一样,应该被疼惜和保护。这样的立论,放在三百年前,实在是够“荒唐”的,但这也正是《红楼梦》动人的地方,处处透着叛逆与不妥协。

83、第3回: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84、贾雨村,姓贾名化,号雨村。这很直白,“假话”。贾雨村,假语村言,这是对比前面的甄士隐,文中有一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就像“有无”,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权利、财富、爱情,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真的;经历过了以后,可能又都是假的。一个杯子,如果“空”、“无”才可以装水;房间之所以可以容纳很多人,是因为它的空。作者将真事隐去了,写下的这些都是假语和街巷议论的村言。中有一个甄家,一个贾家;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一“真”,一“假”。一直用“假”写“真”,假当做真时,真亦假了。

85、浊释:这句话是讲宝黛之间。意思是宝黛之间非常亲密,但免不了有的时候会有为了追求太完美而产生不满、隔阂、意想不到的误会。求全之毁:为了追求完美而产生不满,口角,因为世间本无完美。不虞之隙:虞:料想,意想不到的误会,隙:原指缝隙,此处指两人的关系。

86、《红楼梦》是以神话故事开头,交代贾宝玉的前世,宝玉的前世是女娲补天时多出来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自经修炼,通了灵性,便动了凡心决意去到人间经历繁华。回来之后将自己在人间这一段故事编写成《石头记》记录下来。讲到这里,曹雪芹跳了出来,说自己将《石头记》增删修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写道:

87、一天,贾宝玉坐在园子里的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西厢记,林黛玉葬花也到了这儿,看见了这本书也喜欢得不得了。贾宝玉用书中的艳句与林黛玉开玩笑,林黛玉假装气恼,说告诉舅舅(贾政),贾宝玉听了以后吓得不得了,连忙求饶。

88、之前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的事情,开始应验了。元宵节时,士隐命家人霍启抱着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看名字就知道没好事,“霍启”是“祸起”的谐音;“英莲”是“应怜”,被一个叫祸起的人抱着,确实应该怜惜。果然这个霍启就把英莲给丢了,甄家半世就这么一个女儿,难过得不得了,可祸不单行,之后灾难接二连三。房子也被烧了,只得投靠到妻子的娘家,岳父叫封肃,“风俗”的谐音。看名字就知道了,虽然岳父不是一个坏人,但风俗中人,尤其在那个时代,看到落难的女婿,觉得窝囊死了,有钱的时候还勉强忍者,等把钱骗完了,当然不待见了。

89、后来“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可见甄士隐对其女儿的重视与关爱。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7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