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只兔子不能让所有的狐狸跑掉。”——斯坦利·李二手松开话。
2、“那些橙色的胆子,比兔子坚定十倍。”——出自侯马·伯恩斯诗歌
3、“许多兔子守着自己的窝,也不肯跑。”——思想。
4、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5、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兔纹从成化以后开始出现,至崇祯一朝亦有非常精细的兔纹产品,但至清康熙以后,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就很难看到了。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这与宫廷对“十二章纹饰”的使用管理有密切关系。
6、嫦娥登上了月宫,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吴刚登上月宫,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代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7、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又称团圆饼)、水果等供品。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女人一一向月而拜。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月的古俗。
8、由于在古人的眼里,月亮上若隐若现的斑斑点点就像跳跃的兔子。所以兔子是阴性的动物,中国、非洲、埃及、希腊、凯尔特等各地文化都把兔子与月经和生育联系在一起了。
9、兔子在古代代表狡猾,狡兔三窟嘛
10、“一只兔子,两颗朱砂眼,多采多姿,灵巧神通。”——出自歌曲
11、兔子绝大多数都是月亮的象征
12、在中国,兔子象征着长寿
13、古人相信,月亮里住着一只兔子,因浑身洁白如玉被称作“玉兔”,每天都在不停地捣长生不老药。每到中秋节,人们就可以在圆月中看到它。
14、兔的文化象征意义:机智,谨慎,技巧,德行,过于拘谨,忧郁,自炫。
15、古代人对兔的雅称有月精、月德、明视、讨来、跳猫子、舍舍迦、卯畜等。这些称呼与古代的神话故事、兔子的外貌特征和行为特征有关。在现代,人们也常常给兔子取一些可爱的昵称,例如小兔、兔兔等。
16、始如,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武
17、中国古代对兔子的称呼之一白兔,雅号古代兔子的一种尊称,历史上被广泛流传、传诵,被尊为“天下第一兔”。
18、那么,这样的传说又是从何而来?中秋为何就跟兔子联系在了一起呢?
19、兔子还是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一。十二生肖在我国民间俗称为十二属相,每十二年一轮的兔年使得兔这种动物与中国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由于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如此多的吉祥寓意,因此兔子的形象在我国古代各类艺术品中曾经大量地存在,自然也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
20、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的传说。
21、二、因为中国没有“同性恋”一说,书中便以“兔”作为代称。那时封建的社会思想是不容许同性的(会被认为是门第),所以也是一种隐讳作用。
22、“兔子跳,跳得快,绿树绿沟,一个当九个跳。”——汉语习语。
23、至于这兔子的上月宫,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24、男孩子一般不适合用兔子(古代指的是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真要取的话,可以用“”等谐音,寓意一展宏
25、兔子在古代指同性恋以为兔子可以同配
26、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2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
28、“一只兔子跳出来,三只兔子更为雄壮。”——出自传统民间笑话。
29、在古代用兔子来比喻同性恋。
30、“健康如兔,无病无痛。”——古代医学名言。
31、古人说月亮上有兔子,是因为古代的观测者和诗人根据对月亮表面的观察,看到月亮上有一些类似兔子的形状和阴影,加上兔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同时,兔子也常被视为可爱和神秘的生物,因此它与月亮的形象相结合,形成了这个传统的说法。实际上,月亮上并没有兔子,只有一些自然形成的地形和山丘。
32、这月中的顾、菟既由一物变为二物,关于他们如何到月亮中去,民间也就有传说:吴刚学仙离家三年,炎帝之孙伯陵与其妻阿女缘妇私通,生下三个孩子,吴刚谪月后,其妻内心负疚,于是就叫最小的二个孩子飞奔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父亲。《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月中的顾、兔,就是延、殳变成的。
33、蕃使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王安石
3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5、兔子古代的雅称有月精、月德、明视、讨来、跳猫子、舍舍迦、卯畜、缺鼻、三瓣嘴等...
36、一、因为《木兰辞》中有“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雌雄?”之说,所以同志也会被称为兔子。
37、玉兔、扑握。例如陆游《赠湖上父老十八韵》:“已遣买扑握,亦可致噞喁。”
38、据《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
39、实际上,早在中秋节出现之前,玉兔还没开始捣药,兔子就被认为是瑞兽了。据汉代古籍《春秋运斗枢》记载:“玉衡星散而为兔”,古人认为兔子是天上的玉衡星变的。
40、好玩的“兔儿爷”:
41、月精、月德、明视、讨来、跳猫子、舍舍迦、卯畜、缺鼻、三瓣嘴。古代神话,相传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兔为月精、月德。在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梵语中,则把兔叫做舍舍迦。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的别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42、在祭月的供品中,“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43、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44、“千里之行,始于兔子跳。”——出自古语
45、大灰狼坏,母兔子好,但是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王小波
46、“动如脱兔”这句成语便诠释了兔子的敏捷性。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具有特殊地位,被赋予各种吉祥的寓意和内涵。兔子因其很强的繁殖能力而被视为生育的象征,《尔雅·释兽》载:“兔子曰娩”。古人还将月亮中的一块阴影想像为兔的形状,认为月中有兔。明人王夫之曰:“顾兔,月中暗影似兔者。”
47、道教把兔子能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仙兔,让兔子在桂树下用研钵来捣碎药品,后来兔子慢慢演化为医药业的象征。
48、“不像马,不像狗,谁兔子它就跑。”——出自儿歌
49、代表兔的寓意字是“卯”,卯兔。
50、“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兔在古代,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
51、“只有勤劳的兔子才能拥有满腹大食。”——出自慷慨之兔子的童话故事。
52、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都是温雅文弱的形象,女孩子取名可以是:玉(玉兔),月(代表月亮),洁(像兔子身上的白毛一样洁白,也是指代皎洁之月)
53、兔子是一种非常温驯的动物,任何人只要看到它,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摸摸它,真是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