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除了蚯蚓能组哪些词?
蚯组词:蚯螾 、蚯蚓瘴 、蚯蚓窍。 蚓组词:蛇蚓 、邱蚓 、螼蚓 、蚓廉 、蝼蚓 、蚓结 、蝤蚓 、丘蚓 、蜗蚓。 一、蚯 拼音:qiū,注音:ㄑ一ㄡ,部首:虫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1画,五笔86:JRGG 五笔98:JRG,仓颉:LIOM,郑码:IPDA,四角:52112,结构:左右,电码:5739 释义:〔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细长柔软,生活于土中,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使土壤疏松,对农作物有益。可作鱼和家禽的食饵,可入药。亦称“曲蟮”、“地龙”。 二、蚓 拼音:yǐn,注音:一ㄣˇ,部首:虫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10画,五笔:JXHH 仓颉:LINL,郑码:IYI,四角:52100,结构:左右,电码:5727,区位:8230 释义:〔蚯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蛇蚓[shé yǐn] 蛇与蚯蚓。 2、邱蚓[qiū yǐn] 邱螾。 3、蚓廉[yǐn lián] 蚯蚓的廉洁。比喻人拘守小节,不知大义。 4、蚓结[yǐn jié] 像蚯蚓一样屈曲。 5、蝤蚓[yóu yǐn] 蝤蛴与蚯蚓。
组词造句:蚯蚓7、地铁马上就要开通了,我看见他的路线好像蚯蚓的家四通八达的,地铁就好像蚯蚓飞快的在地下穿梭。 8、空虚感就像蚯蚓一样在我的身体里耕耘着,冰冷的空气沁入了心脾。
蚯字怎么组词?
组词:蚯蚓 造句:瞅准太阳将落山还未落山的时候,欧阳杰拿着钓渔杆和一小碗蚯蚓,欧阳林则拿着些纸飞机,两人结伴来到了巾帼学社院墙边。 新手钓鱼,先穿了个树叶,半天没鱼上钩,又换面包一样不上钩,又去换蚯蚓还是不行,此人气愤的掏出一百块钱扔到水里,要吃什么自己去买吧! 蚯蚓难成龙,树叶搓不成绳。
蚯字组词: “蚯”字还可以组词为:蚯螾、蚯蚓窍、蚯蚓瘴和蚯蚓洞。 蚯 读音:qiū 笔画数:11 部首:虫 五行:属木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点、撇、竖、横、竖、横 字义:即蚯蚓,一种环节动物。分布甚广,身体细长分节,极为柔软。能松土,对农作物生存大有裨益。亦称“曲蟮”、“地龙”。 组词为:蚯蚓、蚯螾、蚯蚓窍、蚯蚓瘴和蚯蚓洞。 带“蚯”字的词语详解: 1、蚯蚓: 解释: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2、蚯螾: 解释:“螾”后多作“蚓”,蚯螾也就指蚯蚓。 出自:战国 荀子《劝学》:螾(蚯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释义: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3、蚯蚓窍: 解释:即“蚓窍”,泛指拙劣的诗文创作。旧误蚯蚓能鸣﹐其声发于孔窍。比喻微不足道的音响。亦用以谦称自己的文才。 出自:唐 韩愈《石鼎联句》: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释义:时人认为蚯蚓能像苍蝇一般鸣叫。 4、蚯蚓瘴: 解释:一种疾病,以腹胀疼楚,如蚯蚓状者,青筋蟠现于肚腹,兴起痕高等为常见症的瘟疫。应用于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一级学科),内科(二级学科)。 造句:患了蚯蚓瘴的人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
组词”:蚯蚓 造句 酒碗很浅,里面的酒也未喝尽,他的眼神却有些迷离起来。上身渐渐开始无规律地摇晃,他只好将两臂紧张地支撑在两侧,尽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片刻之间,双颊已经绯红,脖子上的青筋更是因为充血而膨胀,如同一条条蠕动的大蚯蚓。
组词造句:蚯蚓 无伸缩性的辫线将会把鱼钩牢牢钩住,和用软胶和蚯蚓做钓的方式一样,用力和迅速打钓,但是不可以操之过急。
组词可以用动物名字吗?
组词是指通过组合不同的单词来创造新的词语。在组词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单词,包括动物名字。因此,动物名字可以用于组词。例如,“蝴蝶”和“蜜蜂”可以组合成“蝴蜂”;“鲸鱼”和“海豚”可以组合成“鲸豚”等等。动物名字作为词组中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事物或概念,同时也可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趣味性。因此,使用动物名字来组词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描写蚯蚓的词语?
蚯的没有包含它的成语,只有简单的两三字组词: 1、蚯蚓 [ qiū yǐn ] 环节动物。体形圆长而柔软,经常穿穴泥中,能改良土壤,有益农事。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淮南子·时则训》引作“蚯螾”。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龙蟠虎踞之地,非蚯蚓之所居;麟穴凤巢之场,岂鸺鶹之所止。” 2、蚯螾 [ qiū yǐn ] 意思与“蚯蚓”完全相同。 3、蚯蚓瘴 [ qiū yǐn zhàng ] 地方的瘴气。 4、蚯蚓窍 [ qiū yǐn qiào ]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蛙鸣蚓叫】:蚓:蚯蚓。青蛙鸣,蚯蚓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