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4、只见她聚精会神地埋头计算,脑门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6、答:劝学诗(颜真卿)
7、孩子每天披星戴月的往返于学校和家里。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孩子在克勤克俭地学习文化知识。
10、晚上经常学习到深夜,累的饭都吃不下。
11、这个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埋头苦读。
12、孩子每日夙兴夜寐地为了学习。
13、孩子在学习的路上风雨无阻,且无怨无悔。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5、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7、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8、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劝学诗(朱熹)
24、孩子的刻苦用功已经到了调戏梁锥刺骨的地步了。
25、孩子几乎是每天都手不释卷,就连上厕所都在看书。
26、教室里不时传来老师的讲课声和同学琅琅的读书声,好似一支和谐的合奏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