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愚公移山》翻译【39句文案】

59

1、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可以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3、因为愚公移山是通过不断地奋斗来实现自己目标的故事。

4、从未放弃过:指愚公和他的儿子一直坚持不懈地工作,没有放弃过。

5、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险、面,虚词有:之、以

6、最终,愚公的坚持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神仙感动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决定帮助他移走两座大山。从此,愚公和他的家人终于可以过上方便的生活了。

7、注释:铁锤、镐子和铲子:指愚公和他的儿子用来挖掘山石的工具。运到海边去倾倒:指愚公和他的儿子把挖掘出来的山石运到海边去倾倒,以便让道路变得平坦。

8、丘鸿渐愚公移山赋原文及翻译

9、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10、王屋山——在山西一陽一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11、愚公因为两座大山遮挡了他家门口的道路而无法通行,于是他想到了移山的办法,尽管遇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质疑,但他和家人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持了多年,不断地努力,最终感动了上天并获得了成功。

12、译文:人们只知道愚公(的志向)远大,不能估量。(然而)夸娥氏二子的神力又是何其伟大呀!假如(愚公)没有接受(邻居)孤儿的帮助,及从智叟的辩论中获得启发,那么就会处于困蒙之中,以后必定会遇到艰难。最终会成为见识短浅的勇夫。现在移山的功劳已经成就了,河北、冀州也因此平坦了,这就是愚公的高明呀!外来人听过这个故事,心里深有感触进而叹息道:故事虽然极为特别,或许是假托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吧

1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一陽一之北。

14、注释:移走:指把两座大山挪开。一代一代地努力下去:指愚公相信只要后代不断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15、是:坚持努力不懈,就能够攀登至人生的高峰。

16、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17、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8、愚公移山

19、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20、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用在主谓之间。白话释义: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2、于是,愚公和他的儿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工作。他们用铁锤、镐子和铲子,一点一点地挖掘山石,把它们运到海边去倾倒。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愚公和他的儿子从未放弃过。

23、北山愚公,年近九十,身体虽已衰弱,却仍然有着一颗坚定的信念。他住在山脚下,每天都能看到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门口的道路,让他和家人很不方便。

2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为险峻的大山。白话释义: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5、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始:只倘若:假如收:获得/接受荷:hè承受恩惠困蒙:困于蒙昧遇蹇:遇到艰难相:xiāng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致:极假:假托

26、注释:北山愚公:指住在北山脚下的愚公。年近九十:指愚公已经很老了。坚定的信念:指愚公决心要移山。

27、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8、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29、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30、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32、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够生活在平坦的土地上,决定移山的故事。

33、注释:上天的眷顾:指神仙感动了愚公的坚定信念,决定帮助他移走两座大山。方便的生活:指愚公和他的家人终于可以过上方便的生活了。

34、这个故事传开了,许多人都觉得愚公是个傻瓜,他不可能移走两座大山。但是,愚公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只是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35、注释:传开了:指这个故事被许多人传颂。傻瓜:指那些认为愚公不可能移走两座大山的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指愚公坚信只要努力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36、他决定要移走这两座大山,让道路变得平坦。他告诉家人:“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是只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这两座大山挪走。”

37、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8、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为面向着。白话释义: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9、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凭借。白话释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滇ICP备2023009294号-117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