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苏轼《水龙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6、拟人修辞方法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以下是一些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诗句: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江雪》-柳宗元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此词以杨花拟人,咏杨花亦即咏思妇。在对“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杨花的咏叹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格调婉约,情思缠绵,使读者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谓遗貌而得其神。这正是拟人修辞方法,赋予此词的永久的艺术魅力。
11、伴着春的脚步,高山上的冰雪融化了,小河里的鱼儿也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春的到来,“叮叮咚咚”的流水声,那是鱼儿们精心演奏的欢曲,仔细倾听,好似一首高山流水曲.河岸上的柳树也因春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换上了新衣裳,婀娜多姿的身材,以最优美的舞姿,一心一意的跳着“迎接舞”.瞧!在地里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呀,听到春天到来的脚步声,也兴高采烈地探出了脑袋,伸了个小懒腰,目不转睛地看着柳树的迎接舞,它觉得这一切,从未见到过.2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蔚蓝的天空中,燕子自在的高歌翱翔;田野里的百花齐放,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绽开了笑脸;小河中鱼儿尽情的嬉戏,溅起了一朵朵浪花·
12、杨《秋山》,“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13、《静夜思》-李白
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5、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将老乌臼、小枫树拟人化,十分风趣地描绘出深秋山色之美。比拟巧妙,笔意轻灵,情调浪漫。
17、《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8、《春晓》-孟浩然
19、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0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之时,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江南已有春意。这一千古名句,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不仅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而且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二字,采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20、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这两句描写荷叶受风之状,绿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这里是借写绿荷之恨,而寓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因此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拟人的使用,使诗人的内在感情与外界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04、曹植《七步诗》中的“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以“萁”、“豆”设喻,借“豆”的泣诉,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怨愤,巧妙地讽刺了曹丕不顾手足骨肉之情,而对亲兄弟横加迫害。诗中的“豆”是代曹植而言,是人格化了的物。“物”与“我”的结合,使诗歌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2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3、《登高》-杜甫
2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8、这些诗句中,作者通过拟人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动物等非人物赋予了人的特征和行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