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他还

59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代表作?

荷塘月色写的哪里?

《荷塘月色》写的是清华的荷塘。《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简短的)?

朱自清夜晚独自来到荷花池边,看到月色下的荷花不同于平时,于是,赞美了荷花的美。但也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朱自清的心中充满了忧郁,烦闷。“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第一句,点名了文章的主要思想。 文中细致得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这几部分,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出水很高的叶子 开放的和尚未开放的荷花 颤动的叶和花 密密挨着的叶子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阴阴的树色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 微风中的荷香 打着朵儿的荷花 叶子底下的流水 都是文中的亮点,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的文章。

荷塘月色朱自清第5段原文?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扩展资料: 《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 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荷塘月色朱自清第四段原文?

《荷塘月色》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

我们这里的夏天,没有什么晴天,或者说连晴天也是要伴着凉风,伴着雨水的,只有偶尔几天的热,使人感到格外难受。这天晚上,我独自在荷塘边散步。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因为路上雨泥深重,又少人走,所以这里的荷塘,显得格外幽静,而且荷花也格外鲜艳。 月亮很圆,很明亮,我走到荷塘旁边,不觉停住了脚步,看着水面上那些荷叶,只觉得清幽的月色把这一切都笼罩住了,使一切都变得那么悠然,那么恬静。 荷塘里的荷花,一朵朵已经蓬勃而开,有的还带着露珠,有的娇嫩欲滴,有的已经含苞待放。那些荷叶,竟也隐隐有一丝丝的光芒,也是因为那月之故吧。 荷塘里常常有青蛙跳来跳去,有的蹲在荷叶上,有的在荷花旁边,有的在水底下,只听见它们偶尔的一声呱呱,又沉静了。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