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啥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解答—— 故事梗概:赵国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以解邯郸之围,原不受平原君看好却自荐同往的毛遂一言打动楚王,他的话语作用堪称一言九鼎。 分析: 原故事如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这个故事包含了“毛遂自荐”和“一言九鼎”这两条成语。毛遂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一言九鼎的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一言九鼎的故事讲了什么事,概括出来?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
一言九鼎是指某人说的话具有极大的分量和重要性,比喻说话很有权威性、决定性或者影响力大。出自于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外南经》中的记载,意指权威决断的评语。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和造句?
一言九鼎的意思 成语: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意思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故事典故:《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造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鼎耳 [ dǐng ěr ] 基本解释 鼎上两耳。 详细解释 鼎上两耳。
意思是比喻说话力量大,延伸造句:(10) 老王是一言九鼎之人,说话绝对可信。 (11) 这些德高望重的人一般说话都是一言九鼎的人。
现在通常都以一言九鼎来代指诚信等美好的品德。但是,追溯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本意,它仅指说话有分量,能够起决定性作用。 老师说的话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成语故事动画?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毛遂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一言九鼎 读音:[ yī yán jiǔ dǐng ]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白话译文: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一字千钧 读音:[ yī zì qiān jūn ] 释义: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白话译文:文辞温和而华丽,意境悲哀而深远,说的人心境魄动,真可以说成是文字有千斤重。 例句:他的发言一字千钧,使与会者逐渐摆脱了高、饶的干扰,对问题有了自己较为客观的认识和看法。
成语故事一言九鼎儿童动画片 人们在别人面前为了表示谦虚,往往会说自己“人微言轻”,而与人微言轻相对应,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的成语就是一言九鼎。一言九鼎也就是说,说话人的地位很高,说话力量大,能有很大作用。寓意做人应做到言出必行,慎重许诺,忠实履行,才能为人所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