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好句: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3、从全书的关节来看,此处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可谓是一个过渡。如果说在宝黛读西厢,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的时候,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幻想的话,哭诉葬花词之时便是她清醒之时。在风刀霜剑之下,岂有平安喜乐;春去春归,又岂能长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样的悲叹,其实已跟爱情无关,而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是自作的诗谶。这样的情怀,也是宝玉无法用爱情来慰藉或是弥补的,是一种壮烈的大绝望。从哭唱葬花词后的每一日,都映照诗中所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而黛玉的心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转折之处便在听牡丹亭这里。
4、宝钗进来了,问:宝兄弟哪儿去了?引出袭人的话: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这一番话不由得让宝钗对袭人刮目相看,从此引为知音也说不定...(此处脂批:“二人文字此回为始”)
5、在大观园住下来后,贾宝玉感到闲得慌,学僮茗烟偷偷替他买了一些书:有西厢记、武则天、杨贵妃、等等。贾宝玉看得入了神,茗烟急得要他注意点,被其它人看见告诉他父亲就不得了呢。
6、评析点二:袭人见湘云为宝玉梳头而赌气,同样是赌气,但袭人与黛玉的赌气不同:黛玉的赌气是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袭人的赌气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
7、薛宝钗生日这天请戏班子唱戏,听了戏文后,史湘云就跟林黛玉开了个玩笑,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挤眼叫她不要开玩笑,哪知史湘云认为我不能说笑话,林黛玉则认为史湘云出身侯门我不配与她说笑话,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潮诗,姑娘们看了个个取笑他。
8、《红楼梦》二十二回宝钗给宝玉解读《寄生草》,句子极妙:
9、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10、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11、《红楼梦》1-20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不乏好句佳句。例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等等。这些语言深刻明了地表达了人情世故、爱情纠葛、人性本质等丰富内涵,是深入思考人生的好素材。阅读《红楼梦》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文学雅趣,更会启迪我们的灵魂,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加理解人性,感悟生命的真实意义。
12、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頫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13、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14、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
15、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16、听了元妃的谕,贾府里又忙起来,先分院子: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每处有两个老嬷嬷、四个丫环服侍,另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佣人若干。
17、这边忘情的亲密无间,不料想却惹着了一个人。谁呀?袭人。
18、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
19、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
20、红楼梦1-20回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值得赏析。以下是一些好句赏析:
2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出现在第二回,通过描绘落花之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红颜凋零的悲痛。
22、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2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是作者对红楼梦的自我评价。短短二十字,饱含着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对身世遭遇的悲痛,对创作的孤诣苦心。
24、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25、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26、《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21-30回)
27、●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梗概】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28、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云宝玉亦知医理,却只是在颦、钗等人前方露,亦如后回许多明理之语,只在闺前现露三分。越在雨村等经济人前,如痴如呆,实令人可恨。但雨村等视宝玉不是人物,岂知宝玉视彼等更不是人物,故不与接谈也。宝玉之情痴真乎假乎,看官细评。]
29、贤袭人充满了对贾宝玉的不满之情,想要诉诸宝钗,而宝钗欣赏袭人的见识和志气。贾琏趁着巧姐身体不便,出痘的期间和多姑娘儿鬼混,刚好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了凤姐,贾琏怂恿平儿,叫平儿不要害怕凤姐。
30、评析点二: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如:元春之谜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迎春之谜暗示她命运不通达,探春之谜暗示她日后远嫁,惜春之谜暗示她将来为尼的归宿,宝钗之谜暗示她孤凄寡居的结局。●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梗概】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
31、红楼梦第21回好词:娇嗔满面,情不可禁,鸡声鹅斗,拈花惹草,魄飞魂散,海誓山盟,难分难舍
32、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33、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迷出来,各个姑娘都封了自己的迷底由太监带回宫,并且还要和一个迷语送进宫。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迷,贾宝玉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爆竹、迎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算盘、探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风筝、惜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海灯。猜了以后,贾政觉得这些迷语有不祥的意思,伤悲感慨,借故推辞就早回去了。
34、●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梗概】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
35、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评析】评析点一:宝玉的“参禅”:“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反映了他无力化解与女友间的情感碰撞而烦忧的心态。
36、“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这句诗揭示了的主旨,即描写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37、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这句话是《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批判。
38、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评析】评析点一:平儿替贾琏遮丑,反映了平儿的通达与机灵。其实,她对贾琏的“保护”含有无可奈何的成分,因为事情闹大了,对她自己也不利,所以,说到底这种“保护”也是一种“自保”。
39、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40、袭人进来,看到这般光景,知道宝玉是已经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
41、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42、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
43、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
44、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45、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
46、贾雨村:腰圆膀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笔方腮。(肌肉型帅哥)
47、智慧生魔多象,魔生智慧方深。智魔寂灭万缘根,不解智魔作甚。
48、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49、一天,贾宝玉坐在园子里的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西厢记,林黛玉葬花也到了这儿,看见了这本书也喜欢得不得了。贾宝玉用书中的艳句与林黛玉开玩笑,林黛玉假装气恼,说告诉舅舅(贾政),贾宝玉听了以后吓得不得了,连忙求饶。
50、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身弱,貌美)
51、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
5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在此回中,世人往往多流连于宝黛读西厢,意蕴非凡,以为妙绝。然而我却以为,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当然,《红楼梦》不单单胜在情节环环紧扣,伏脉千里。细腻的描写手法,也总是令人心折不已。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曹公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因而,在下文里,我就想从情节和描写这两个方面对此处进行赏析。
53、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歌》悲情的摘示了晴雯的命运。
54、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55、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56、贾政传来宝玉,
57、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晴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桃花小奶狗)
58、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叫夏太监到荣府下了一道谕,命贾宝玉和都搬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
59、这一段天真烂漫,富有孩童情趣的小冲突多有意思。这四个人如果以宝玉为圆心,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弟、兄妹。在上一回,宝玉曾跟黛玉说过亲疏远近的差别。现在又多出了一个史湘云,从血缘上,湘云既与宝玉有关系,又与黛玉有关系。而黛玉、湘云却都和宝钗只是亲戚关系,而非血缘关系。
60、薛宝钗再过几天就要过15岁生日了,贾母要好好替她做一下生日,史湘云住了两天要回去了,贾母叫他等薛宝钗过了生日再回去。
61、它不仅隐含了作者对世界的深层次理解,也揭示了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