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2、经典语言: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3、林黛玉外貌描写:
4、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6、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7、“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段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俊美不凡且神采飞扬,气质不俗的少年贾宝玉。贾宝玉的长相是典型的男生女相。贾宝玉不是粗犷的武夫,而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公子。这样的长相和他怜香惜玉的举止以及柔弱温和的性格相得益彰。有的读者觉得贾宝玉有女儿态,没有男儿气,不过,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形象,这样的性格,就是这样与众不同。
8、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9、人物性格:香国之桃花以柔媚胜,众人咸爱之,然赋命群芳为至薄爱可卿者,并怨桃花
10、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1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
12、人物分析:
13、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4、太虚幻境真亦幻红颜薄命孽中情
15、林黛玉是个体质娇弱、孤僻自洁的人,因此“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平日专会在贾母面前撒娇,这时笑得“滚到贾母怀里”……而家里的佣人,在封建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因此在主人面前不能尽情地笑,只能“躲出去蹲着笑去”,“忍着笑上来替他们姐妹换衣裳”。
16、史湘云是直肠子的人,平时做事尚且不瞻前顾后,此时自然要首先爆发,笑得喷茶了。
17、【名作赏析】作者曹雪芹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各人不同的笑态,深刻而生动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别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身份和相互间的关系。
18、人物经历:本为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之妹,为贾府中孙媳辈第一人,由秦业抚养后嫁入贾府,为贾蓉之妻,后因病去世。
19、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世消亡受罪宁,宿孽总是情
20、林黛玉婀娜苗条、转盼含情、忧郁多病之美与天下第一美女西施颇有些神似。描写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即用了西施捧心的典故。贾宝玉形容林黛玉容貌“眉尖若蹙”,为她取字“颦颦”,尽得西施颦眉之风流。
21、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
22、林黛玉早就出现了,可是要等到贾宝玉出现,曹雪芹才开始描写林黛玉的外貌。因为林黛玉的美只有贾宝玉才最能体会,贾宝玉眼里的林黛玉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林黛玉。林黛玉的外貌,曹雪芹也是精心描绘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描写很抽象,却很传神。林黛玉的美,是楚楚可怜的美,林黛玉是娇弱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眉眼很有神,眉毛淡若轻烟,神色中带有忧郁气质。这样的眉眼,让人心生怜惜之情。因此,林黛玉的曲子是《枉凝眉》。贾宝玉也因为林黛玉眉尖若蹙,因此给林黛玉起名叫“颦儿”。林黛玉也很适合这个名字。
2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24、秦可卿-人物分析
25、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26、秦可卿此人在原著中彻底被定为“”。在贾宝玉喝醉后,看到秦可卿房中“掷伤太真乳的木瓜;飞燕舞过的银盘;红娘移过的枕头...”等春波荡漾之物。可见曹公写此人时完全持着偏见,也有我未曾读出的悲悯。不过,在历代文人的努力掩饰下,秦可卿成为悲剧性的角色,一切的祸端都是由于他人的贪婪和她自己无辜的薄柳弱质。这可能也是曹公的理解吧。美丽自然是招蜂引蝶的本色,同样也会招来财狼虎豹,繁华一定会变成废墟,美丽一定变成骷髅,是同一物质的两种形态而已。
27、扩展资料
28、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29、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30、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31、鲁迅评红楼所谓“愁云惨雾遍披华林”。秦可卿的死是贾府衰败的开始,在未遭删改的《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不是自然病死,而是由于与公公贾珍通奸后,“淫丧无香楼”。
3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33、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4、史湘云: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35、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36、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37、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摘自《红楼梦》第40章)
38、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39、林黛玉自作怀古诗《五美吟》第一首咏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贾府下人常以“病西施”戏称林黛玉,被称为“林黛玉之副”的晴雯也喜欢“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
40、作者正是如此紧紧地扣住人物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性格特征,才描绘出了这般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的“笑”的细节,使读者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