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书(居中)借物喻人
2、白杨礼赞用的写作手法
3、(九)总结延伸
4、为什么我总对边疆兰花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缘于自己多年前的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
5、《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师引导,由此看来,下文将会写什么?(写有关白杨树方面的特征)所以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把由对“物”——白杨树的拟写转入对“人”的喻写。课文用了一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作为过渡句引出下文。
8、师引导:由白杨树“直”的特点你又会联想到人的什么品德呢?
9、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10、一群白色的鸽子在空中鸣啭,好像在碧空中忽然下起的洁白的雪。
11、——骆宾王《咏鹅》
12、写景诗句
13、小结:同学们真棒,能由物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美好品质,所以,我们在写作中,首先一定要写清“物”的特征,再写清楚“物”的特征与“人”的品质的“相通相似”处,巧妙地由“物”的拟写转入对“人”的抒写。
14、咖啡色的书桌上,立着一盆仙人掌,虽然不大,但绿意盎然。它像是在告诫我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强地生长,不屈不挠。
15、(1)忠于职守、无私奉献(2)不怕困难、勇往直前(3)坚定顽强、不屈不挠……
16、写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师引导生思考:这篇精美短文彰显了特点,其拟写的人与物之间有什么样的“相通相似性”呢?
1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9、每次走进书店,总能被书香所吸引。那感觉就像是在海洋中漂流,每一本书都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20、师引导: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如同运用比喻的修辞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1)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这相似的连接点。(2)再用恰当而得体的比喻就能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如写《小树》,我们可由小树联想到人,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人的成长,由小树的顽强不屈、顶风傲雪联想到同学们的勤奋学习、奋斗不止等。
21、师强调:在写借物喻人作文时,把对“物”的拟写转入对“人”的喻写,一定少不了过渡句、段。
22、教师:PPT
23、此时出现白杨在文本中起什么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24、(八)展示、讲评
25、(四)拓展延伸,由物及人:
26、写动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7、四、习作重难点:
28、一只灵敏的小鸟,我们可以用“翩翩起舞”、“轻盈灵动”等词语来形容它的动态。
29、——王之涣《登鹳雀楼》
30、五、习作准备:
31、讨论:为什么“我”总对边疆兰花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
32、课堂总结: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练笔,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多读多改,我想呈现出来的场景一定会更加精彩。我们的作文一定会不断进步,作文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33、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34、教学重点:如何通过事物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体会写法,感悟所写事物的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性”。
35、师:(过渡)同学们答得真好!那白杨是“物”,却仿佛凝聚了“人”的品性,这种写作方法叫作(师停顿,让学生思考作答)
36、——崔颢《黄鹤楼》
37、蜡烛用自己的生命驱赶走黑暗给大家带来温暖与光明,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短暂的一生就是一直在为别人奉献。社会上很多志愿者们也像蜡烛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自己一份力。虽然微不足道,但他们的付出是有用的。
38、那朵花的花瓣如同粉红色的丝绒,花心则是一颗明亮的黄色宝石。
39、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周围的景色,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
40、(一)激思导情、引入主题
41、(兰花默默无闻地绽放着朴实的花朵,散发出清香的特点,它是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的边防战士的化身。)
42、生:在没有山,没有水,浑黄一体的茫茫大戈壁,却生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43、状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可以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来形容它们。比如,一朵鲜艳的花儿,我们可以用“绚丽多彩”、“芬芳馥郁”等词语来描述它的美丽。
44、光泽、鲜艳、洁白、纯净、温暖、舒适、活跃、热情、温暖、饱满、丰富、清新。
45、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46、(七)写法运用
4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8、二、学情分析:
49、每当我看见兰花展台上那些身价无比的高档兰花时,看到花市上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进口洋花时,常想起祖国南疆深山中的兰花。它没有高档兰花的身份,也没有进口洋花的艳丽,唯在深山峻岭之中默默地散发着它那淡淡的清香。只要闻到它花香,就如同饮上一口边疆的清泉,沁人心脾!
50、写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2、师引导:作者运用画线部分的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写“我”总对边疆兰花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的原因。
53、生:(指名说)歌颂了像白杨树一样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不惧艰苦、坚韧不拔的建设者。
54、师:作者这样写给了我们写作什么启示呢?(生答……)
55、师解释说明:
56、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会写,还要学会欣赏。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交换习作。
5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在兄妹俩的争论中、爸爸的话语中,给出了白杨什么样的特点?(高、大、直)
5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0、(六)联系实际,叙“物”说“人”
61、怎样写好借物喻人呢?
62、…………
63、(五)“借物喻人”美文实践
64、以下是关于写景、写物、动物的诗词佳句,供您参考:
65、进一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白杨的形象美、精神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歌颂人的美好品质。
66、师导:那怎样才能做好“借物喻人”写作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呢?
6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8、记忆中的兰花真的不起眼,在深山老林中,亚热带森林有的植物高大挺拔、伟岸无比,有的植物婀娜多姿、花香蝶舞,兰花在那里几乎连光线也争不到半分,只能在其它植物的叶片缝隙中获得一丁点阳光和雨露,在林海中实在是显得微不足道。它普通平凡,没有高贵的身份;它毫不起眼,没有艳丽的色彩。但它依然年复一年,在深山中默默无闻地绽放着它那朴实的花朵,散发出使人心仪的、淡淡的清香……看到它,我就会无限遐思,一幕幕往事在我眼前乍现。我仿佛又看见了边防线上飞扬的青春与那条橄榄绿色构成的风景线,还有那些曾和我并肩战斗,为祖国的边境逝去青春乃至一生的逐一离我远去的亲爱的战友们……
69、例如: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但它在没电的时候,却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蜡烛不仅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老师是一支不起眼的蜡烛,默默奉献,无私付出,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70、扫帚:不怕脏、不怕累、无言语——默默奉献、敢于吃苦的精神
71、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7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方法练习写作。学会自改与互改习作、评价习作,提高作文评改水平。
73、抓住生活中自己认真观察的或熟悉的事物,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74、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75、(2)点拨修改,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时,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好词用小圆圈标出,而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这就要求学生边读自己的作文,边对多个地方进行修改,该删的删,该添的添,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76、师解释引导:《白杨》一课,爸爸是怎样做到借物喻人,抒怀言志的呢?爸爸看见白杨生长在环境恶劣的大戈壁,就如同自己和战友们奋斗在条件艰苦的边疆一样。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他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的特点和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们,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们忠诚无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边疆。看树思人,白杨就如同千千万万和自己一道建设的战友。白杨树的特质和人的品质相似,作者巧妙地将白杨树的特点和人的品质“相通”,达到了借物喻人,抒怀言志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借物喻人”呢?
77、六、习作过程:
78、写物诗句
79、(2)同桌互评
80、师引思:回想课文,作者是怎样引入“白杨”的?
81、三、习作目标:
82、所以,我爱边疆的兰花,我赞美边疆的兰花。
8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4、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85、听歌说道。欣赏《小白杨》,说说歌曲中的“小白杨”具有怎样的特点,他和什么样的人的哪些品质相通相似?
86、回想课文,联系爸爸的话,由白杨树的特质你还联想到人的哪些品质呢?
87、冬天的时候,雪花飘落在屋顶、街道和公园里,整个世界都变得洁白无瑕。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88、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89、——白居易《忆江南》
90、物的特质:人的品性
91、电灯:发光发热,照亮别人--——奉献自己、快乐他人的精神
9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
93、(三)引导理解:什么是借物喻人
94、欣赏提示:
95、这只小猫的毛色如同白雪,四肢健壮,眼睛明亮如两颗宝石。
96、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同时,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97、(1)廉洁奉公(2)为人耿直、诚实无欺(3)公平正义、公私分明……
98、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白杨》一课,知道了作者袁鹰是借白杨来讴歌什么?
99、燕子飞行的时候,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是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似的。
100、(本文通过描写边疆兰花朴实无华却又默默地散发清香,赞扬了边防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军营、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101、评语=优点+语病+鼓励语等级:优良可pan>差
102、评议要点:
103、师引导:由白杨树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的特质,你还会联想到人的什么品德呢?
104、(2)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05、爸爸是如何借“白杨”喻指边疆建设者的?
106、阅读了本文,对你写物的作文有什么启示?(要写出物的秉性作文才精彩,物的特点要与人的某些品质相似、相通。)
107、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08、《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例如以白杨树来比喻边疆建设者,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
109、学生:作文本、红笔
110、(1)集体赏评一篇(幻灯展示,学生朗读):老师读你原来的句子,请你读修改后的句(师生合作朗读)
111、一、习作分析:
112、(1)展示学生的自改习作,并谈感受。
113、借物喻人: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气质、风度等。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1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评价习作,培养评改作文的习惯。
1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6、认真修改之后进行誊写。
117、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习《白杨》一文的写作法。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特点,能与人物的某些特性相联系。
118、SPAN>
1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0、(1)示范修改。出示范文,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去修改。
12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22、师:愿意把你的精彩描写和大家分享吗?来,我把话筒递到谁那儿,谁就把你最精彩的句子读出来和大家分享。(掌声响起来吧!掌声再次响起!)
123、课堂总结: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练笔,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多读多改,我想呈现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更加精彩。我们的作文一定会不断进步,作文水平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124、师引导:
125、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好句子来描述状物,比如:“春风拂面,花香四溢,让人陶醉。”等。总之,通过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状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
126、生:歌颂了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他,就在哪儿生根发芽的听从祖国召唤、建设祖国边疆的奉献者。生C:讴歌了他们扎根边疆、忠诚无私、坚强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
127、(pan>3)反复修改。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128、——“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习作指导教学
129、《边疆的兰花》
13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1、画划线的部分是一个过渡段,由此可知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写“我”总对边疆兰花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
132、说说生活中你观察的、熟悉的事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特点和人的哪些品质具有相通相似性?(人、物相通,为作准备。)
133、(二)回想《白杨》,学习写法
134、动物诗句
135、——杜甫《绝句》
136、《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借物喻人写作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赞美在中国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质朴、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