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情商特别高、管理能力很强、有贵族气质。 贝聿铭(IeohMing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
贝聿铭是‘仍在实践中的晚期现代主义中的最杰出的一员’。”(传记作家卡特·怀斯曼评)“贝聿铭是一名少见的能同时吸引房地产开发商、企业界领袖和艺术博物馆董事的建筑师之一,他所有的作品,从商业摩天大楼到艺术博物馆,都代表了前沿与保守之间的谨慎平衡。”
简要介绍贝聿铭及其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贝隶铭在建筑设计方面主要成就曾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贝聿铭的建筑手法?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玻璃与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混凝土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几何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贝聿铭作品介绍及文化特征?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 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贝聿铭名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 贝聿铭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 —— 贝聿铭 “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1、生活就是建筑,建筑源于生活。 2、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3、没有一件优秀的作品是在瞬间完成的,是可以不经历时间考验的。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它最真正的价值最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做评判。时间对我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 4、怎么表现实力?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来。
Modern architecture needed to be part of an evolutionary, not a revolutionary, process." 现代建筑需要进化,而不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