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问题及建议?
河道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应从源头抓起,防止污染和滥采滥捕现象发生,加强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环保措施,同时加强执法,严惩违法行为。 在河流顶端设置截污沟,保护河源,在河道中途设置截渣坝,减少浮废进入下游,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河流,应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修复。 需要广泛宣传环保意识,树立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过度采伐、城市化等。因此,治理应该从根源解决,实行环保意识教育,加强法律强制力度,严格控制开采,实行绿化城市、雨水利用等措施。 同时,应建立治理机构,提高河道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河道生态环境恢复与生产生活协调共存。
河道治理法?
1. 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 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河道治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 大型水体。 2. 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 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已经1988年6月3日国务院七次常务会议通过施行。2017年10月07月第三次修正。全文分七章五十一条。
河道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的设计结构、地形地面貌、地物、交通等因素。 本方案计划进场后即开始结合面清基,同时开始简易围堰施工,再进行挡墙施工等,本工程工作量大,工作面广,易分散施工作业。
河道清淤治理方法?
1. 就地处理:不将底泥疏浚出来,直接在水下对底泥进行覆盖处理或者排干,上覆水体后进行脱水、固化或物理淋洗处理。 2. 资源化利用:淤泥属于工程废弃物,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把淤泥加热、烧结将淤泥转化为建筑材料。
河道清淤疏浚管理细则?
1. 清淤疏浚规模,包括清淤疏浚位置、平面控制范围和高程控制范围、疏浚物量,其中平面控制范围应明确主要控制点坐标; 2. 清淤疏浚作业方式、作业工具、作业时间和施工期限; 3. 疏浚物处置方案,包括疏浚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运输方式、堆放位置、堆放高度、堆场平面控制范围和高程控制范围、堆放数量和时间、堆场防护设计、可利用疏浚物堆放后续处置要求等,其中堆场平面控制范围应明确主要控制点坐标; 4. 河道清淤疏浚活动现场管理和监督检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