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59

七律长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七律长征可以从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 历史上,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体现了革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政治上,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掌握全国政权和民族解放奋斗的重要历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军事上,长征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体现了人民军队无畏艰险,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文化上,长征已被誉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综合来看,七律长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最好体现之一。

七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项重要历史事件,它涉及到历史、军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从历史方面来看,这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军事方面来看,红军在长征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从政治方面来看,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这场长征的历程曲折而坎坷,充满着艰辛和牺牲,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和宏伟气势。从不同方面介绍这首诗,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反映了红军面对极端困难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 **诗歌内容**:从诗中可以看到红军跨越雪山、穿过草地的壮举,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七律的诗歌形式,语言凝练,意境宏大,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长征的艰难历程和红军的英勇形象。 4. **象征意义**:诗中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等地理标志,不仅反映了长征的具体路线,也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和最终的成功。 5. **政治影响**:《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一个缩影,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6. **文化价值**:这首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 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可以全面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七律长征是中国红军在1934年长征中取得胜利后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从多个方面描绘了长征中红军的艰辛和英勇。它表现了红军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民族利益奋斗的精神。 它还表达了红军对抗于敌人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颂歌。此外,七律长征还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热情和信心,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经典名篇。

七律长征这首诗怎么写?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红军长征途中。 诗中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艰难,但又写到全体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取得了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奔扑抗日前线铺平了道路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长征是围绕什么写的?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来写的。 万水千山中的水具体指金沙江和大渡河,山具体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这五岭和乌蒙山。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不怕”二字是全句之眼,也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举重若轻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一句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课题及解释?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红军历经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订桥、横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越过珉山等等险地,现在曙光在前,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七律长征的体裁是什么作者是什么写于1935年十月即什么?

《七律·长征》体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是毛泽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军事家、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七律长征诗句赏析要求?

回答:七律长征诗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七律.长征 毛泽东[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