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论语全文及译文及解读【优选55句】

59

1、⑤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这种互惠互利的内在精神就是孝道,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连这点感情和回报都没有,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古人把这种人列为禽兽,认为他不配称作人。那么什么是“弟”呢?“弟”就是“悌”,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这种友爱情感,不仅仅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推广到朋友之间,泛化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友情。

5、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6、关于“孝悌”的意义,有子是从两个角度阐述的。第一说的是“孝悌”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将这种爱推及他人,由爱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推广到爱一切人。这样,很自然地就把个人的修养与维系社会稳定连接起来。

7、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孔子说:“学了知识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有关系良好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不能有埋怨,不也是品行上有修养的人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1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3、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1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5、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1.《论语》完整原文注释:由于《论语》篇幅较长,内容涉及广泛,因此无法在此提供完整的原文注释。如果您对《论语》的具体章节或内容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的学术资料或经典注释版本,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解释。

18、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19、人物评价:《论语》中涉及了许多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论语》十则对照翻译: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

22、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3、原文及译文如下:

24、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27、第二,有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阐述了“孝悌”的意义。上文讲过,儒家所说的做学问,也就是如何做人,其最终目的是求“仁”。

28、“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恩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但是,作为父母,通常会养育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

2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那些真正的君子都知道,不论是人生的建立,还是内心的修养,都应该把“孝悌”作为根本。从个人修养来说,无论是真诚博大的情怀的养成,还是自己至爱的光辉人性的培养,都得从“孝悌”起步。

3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解读】

34、(在这讲述“《论语》的全文”,是不可能的)今试译一段我们常见的。

35、译: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36、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孝悌的意义

3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9、【注释】

40、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4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42、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43、实际上,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指向人类的福祉。我们知道,个人修养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对缔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有着具体而微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反过来,在这样的社会里,将会有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圆满人生。

4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5、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46、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47、《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下是《论语》完整原文注释及人物评价的相关信息:

48、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49、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0、“孝悌”不仅仅是高尚的起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所谓“君子务本”,就是指抓住“孝悌”的根本,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自己的美德。

51、《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2、【翻译】

53、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4、③鲜(xiǎn):少。

55、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仪呢?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乐呢?”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