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lìngrénfàzhǐ
2、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可分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三个阶段。
3、为虎作伥
4、文学理论批评,则是特写意义上的文艺批评。这一时期,对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和道家,特别是儒家关于文学的一些观点,在整个古代文论的发展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
5、古代最常用的话是“竖子”,“竖子”原义是“儿童、童仆”,引申为“愚弱无能的人”。
6、红杏出墙,意思是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后比喻妇女偷情、不守妇道。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
7、水性杨花,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出自清代高鹗、程伟元续写《红楼梦》
8、文言文中批评用斥责。
9、【拼音】:wàngēnfùyì
10、丧心病狂
11、【拼音】:wèihǔzuòchāng
12、《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南齐书·东昏侯本纪》:“至于居丧淫宴之愆,三年载弄之丑,反道违常之衅,牝鸡晨鸣之慝,于事已细,故可得而略也。”
13、【拼音】:rénshéngòngfèn
14、【解释】: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15、【拼音】:sàngxīnbìngkuáng
16、【解释】: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7、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称为谥号,谥号的字大致分为: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讳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18、【解释】: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19、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以深刻、真实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感情深挚而沉郁,笔法曲折而波澜起伏,风格沉雄而壮丽,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被后世誉为“诗史”,他也被尊称为“诗圣”。杜甫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推向了高峰,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古典诗歌最伟大的双子星座,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20、狼心狗肺
21、【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22、【拼音】:liǎngmiànsāndāo
23、【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24、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25、【拼音】:ēnjiāngchóubào
26、【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27、【拼音】:bēibǐwúchǐ
28、“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29、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30、【解释】: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31、【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
32、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在汉语的书面语里,也有专门的“詈词”,但因为经过了文人的筛选修饰,大致都比较文明。
33、出处:听谗信佞,残杀忠良,驱逐正士,播弃黎老,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34、助纣为虐
35、唐太宗的感叹自有道理,而魏征也应为遇到唐太宗这样虚怀纳谏的君主而庆幸.如果侍奉的是一个小鸡肚肠的昏君,魏征的下场是很难料想的.
36、卑鄙无耻
37、令人发指
38、【出处】:《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39、【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40、人神共愤
41、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
42、如周厉王是一个昏君,“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下谥。周公明《三才会》相传谥号由周公始创,也属于周礼的一部分,后来被儒家所肯定并发扬光大。谥法初期只有美谥,到了周厉王共和以后,才有恶谥。
43、【拼音】:lángxīngǒufèi
44、【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45、牝鸡司晨。这个成语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46、丧心病狂、卑鄙无耻、无耻小人、令人发指、狼心狗肺、人神共愤、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欺善怕恶、两面三刀、奸诈小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47、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48、【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49、.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50、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51、【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52、【解释】: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53、忘恩负义
54、比如古人,最狠的莫过于“汝母婢也”,意思是说“你妈是小老婆”。
55、【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56、【出处】:《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57、【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58、【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59、有红杏出墙,水性杨花
60、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61、【拼音】:zhùzhòuwéinüè
62、厉、荒、哀、刺、荡等。
63、【出处】:《旧唐书·于柚传》:“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64、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场”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65、两面三刀
66、【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67、恩将仇报
68、红杏出墙,水性杨花,不拘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