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代表四川话的有很多比如你去干什么叫你爪子,比较愤怒的叫鬼火冒,不好叫西撇,你不要说话叫不要开腔,走路叫甩火腿,吹牛叫冒皮皮,怕老婆叫耙耳朵,没关系叫不存在,土豆叫洋芋儿,还有,你要哪门子?
2、浪个: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3、几哈: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这点酒你几哈喝了"
4、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
5、四川过年有许多俗语和谚语,以下是其中一些:
6、大年30早上吃大汤圆
7、通过“冲嗑子”就能很好的理解“冲壳子”的来历了。“嗑”字在東汉的《说文》解释成“多言也”,当今的北方方言也有“唠嗑”一词,正好也是聊天的意思。这样一来,“壳(嗑)子”在四川话里就先有了闲话的含义,再引申出了“夸大其辞、言语不真实”的意思。民国二十三年的《华阳县志·方言》就记载,“语不实曰扯谎,又曰冲壳子。”里面的“冲壳子”,则意指“撒谎”“吹牛”。有趣的是,四川话里的“冲壳子”还有一个同义词写作“吹壳子”,这就跟“吹牛”一词更像了。
8、由此可见,现在的四川话是由多地语言汇通四川本土方言融合后形成的。
9、倒和四川话打都是一个意思:铸造做成整句话的意思是,锅儿是用铁做的锅儿是铁打呢,馍馍是面做的
10、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你不要鼓到我!我不喜欢""你鼓到别人杂子?"
11、你要做啥子?
12、(眼尖的肯定发现了,可爱的四川人老喜欢用叠词啦。)
13、巴不得:就是自己希望的、想要达到的!比如:"你巴不得你家是开银行的(想钱的意思)"
14、是屁股被夹到了的意思。四川方言中的屁儿就是屁股的意思
15、喷喷香---形容很香;
16、这句话应该是本土方言。所谓本土方言,是原属于四川的官方语言。自明清时期开始,因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因此就有了湖广填四川,但湖广填四川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两湖两广。湖广填四川只是当时民众迁徙的统称。
17、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18、四川人习惯了把菜油叫成清油,没下锅的清油又被说成是生清油,其实这个所谓的生清油早就是熟的,只不过由于每个油坊的榨油师傅对于火候的理解不同会导致炒制的火候产生差异,所以大家买回家的纯菜油还是需要先下锅试试。
19、谈起四川方言,“摆龙门阵”应该是大家很熟悉的俗语,它的意思是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故事。特别是在成都,“摆龙门阵”俨然成为一景,当地人“口头功夫”了得,以致出现了“重庆崽儿砣子硬(重庆人敢打架),成都妹娃嘴巴狡(成都人会吵架)”的说法。
20、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这句俗语表达了四川人对时间的感慨,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21、不过,表达同样意思的词汇,往往会有多个,“冲壳子”之于“摆龙门阵”就是如此,它同样也有“讲故事”的含义。比如四川人说“来,我们来冲壳子”,就是大家一起来聊天的意思。但跟“摆龙门阵”不一样的是,“冲壳子”是个多义词,还包含了“吹牛”“撒谎”的意思。比如四川话里有句歇后语,叫做“乌龟打屁——冲壳子”,意思是“吹牛”。
22、抻抖:意思是把事情搞清楚了,也有舒服安逸的意思。比如"今天你是整抻抖了的哦!""这个事情你要办抻抖哦!"
23、摆龙门阵:指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或一对一。
24、四川方言中的屁儿单用是一种俗语,指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不重要的事情。
25、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26、四川话冲壳子就是,摆龙门阵,讲故事,吹牛的意思。四川话经常会听到说,把那个壳子打开,小学生新学期发的新书要拿回家让爸爸妈妈包壳壳,这里的壳子,壳壳跟刚刚那个冲壳子可就是两个概念了,这个壳子是指外包装盒,保护层。好多四川方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