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悬念
2、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3、(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4、D.由现象到本质。
5、(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6、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7、(9)虚实结合
8、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9、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10、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11、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对于描写性语段,一般要从描写对象、描写内容、描写角度、描写顺序、事物特点、段落结构等方面入手。
12、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13、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14、二、记叙顺序
15、寥寥几笔,就使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16、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17、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8、十、概括段意
19、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20、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21、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22、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3、开篇点题。
24、说明顺序
25、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6、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眺周幽反弓虽,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7、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28、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9、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0、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1、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32、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
33、比如词语运用题,看上去是词语的运用,但还是语法中的词语理解等内容。
34、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35、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36、B.先主要后次要。
37、语言描写
38、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39、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0、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41、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4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43、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44、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45、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6、(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47、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48、要注意词语的感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49、注意语气或语调。
50、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51、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52、(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53、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4、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55、(7)借景抒情
56、时间如飞鸟悄悄飞走了。我会站在栀子花开的地方静静吮吸着你的味道。只是时间流走的不仅是期望,留下的也不只是悲伤。
57、第二部分记叙文
58、第五部分散文阅读
59、找文章标题、首尾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60、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61、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62、三、人物描写方法
63、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64、写出故乡衰败萧条景象,表露了蕴含在“我”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65、比如阅读题中的很多问题和答案组织,都需要有较高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
66、四种文学体裁:散文、、诗歌、戏剧。
67、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
68、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9、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初中七八九年级全部推行部编语文新教材。而在这套新的语文教材中,就专门有有关汉语语法的知识点。
70、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71、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
72、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73、汉语语法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74、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5、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76、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77、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法(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78、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79、例如:议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或论据)十从什么角度(方面)十论证了什么观点。
80、分析时代背景。
81、就以英语为例,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必然会涉及到语法,句子成分结构搭配等,而这些知识和汉语语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学习英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初中英语越加难以理解,句子越来越长,如何分析掌握,就要靠汉语语法来支撑很帮助。
82、二、论据
8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84、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5、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86、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做句子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把握语段特点。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
87、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88、语言特点常用术语
89、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会做题,而是不会审题,而不会审题得根本,就是读了之后不会分析无法理解题意,最终导致答非所问或言之凿凿却离题。如果懂一些语法,就会帮助你理解题意,从而快速作答。
90、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91、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9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93、(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94、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95、(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96、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会把句子说出来就行了,词语的运用、句子的正确流畅、表情达意的准确等,都需要语法的使用规范。否则,有些时候就会词不达意或表意不准确,进而影响我们顺畅的交流沟通。
97、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98、总领全文。
99、(11)照应
100、C.先原因后结果。
101、(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102、一、论点
103、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04、把心思扑在学习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05、四、环境描写方法
106、掌握语文语法也有助于英语等外语的学习。
107、①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108、(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109、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110、努力的意义就是以后的日子,放眼望去全部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111、(6)托物言志
112、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113、(8)欲扬先抑
114、(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115、(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116、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117、我只能想到初一的一句“北海的菊花又开了”,意味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118、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119、句子使用很巧妙,然后也特别的简短,另外也有抒情的意味
120、第四部分议论文
121、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122、(10)伏笔
123、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
12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125、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126、初中课本描写环境的句子很多,比如朱自清的《春》,里面就有很多优美的句子:
12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128、进入初中以后,语文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会更高,就更加要求学生学习语法。
129、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30、(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131、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132、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133、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134、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13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3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137、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138、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139、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140、《湖心亭看雪》中写景部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
141、鲁迅《故乡》的开头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
142、为下文埋下伏笔。
143、语文学科甚至其它学科的审题,也需要懂一些语法。
144、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14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46、G.由整体到局部。
147、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148、(5)以小见大
149、篇末点题。
150、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151、(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152、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3、(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154、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55、七年级注重的是词性和短语类型,八年级注重的是句子成分分析,九年级注重复句等相关内容。各年级各册课本都有不同的分类和要求。而事实上,长久以来,即使教材中不涉及语法、考试大纲中不要求语法,但是实际上考试中和日常生活的运用中还是很需要学习语法的。
156、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157、(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158、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59、E.由性能到功用。
160、(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
16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162、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163、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164、一、各类散文的特点
165、(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166、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167、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168、F.由一般到特殊。
169、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170、(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
171、时间线索
172、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17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174、概括法:例如1记叙:人+时地十做法+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17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176、(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177、表现手法常用术语
178、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179、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180、(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181、(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182、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183、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享情的来龙去脉。
184、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18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86、(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187、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188、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189、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90、语文试卷中会出现很多题型涉及到语法的运用。
191、一、汉语语法是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规范。
192、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193、即便你努力假装演戏,最后的结果也不会陪你演戏
194、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195、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196、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197、第三部分说明文
198、地点变换线索
199、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
200、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201、二、散文的表达技巧
20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203、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204、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05、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206、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207、总结论点的方法:
208、(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209、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10、(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11、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212、你喜欢的,并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这就是你应该努力的理由
213、③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
214、⑦列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15、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216、比如修改病句题,这是语文的一个考试专题,题型多,难度大,失分多,是很多学生比较害怕的一类题型,但是也是必考的题型。
217、一、常见叙事线索
218、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更鲜明生动地证明某一观点。
219、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220、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21、表达方式.
222、(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223、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224、适用主题:时间2.我都不曾发现你是如此的美,美得触动我的心弦。母亲,如此美丽的你,我从未发现,一直都是我心胸狭隘,没有关心你,没有注意你——原来你很美!适用主题:母爱3.笔锋划过纸页,书写的人世间有着温度的心灵。缓缓走来,我们无法片叶不沾衣,那就撷下人生中最美的色彩,绘就生之底
225、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226、第二步,理清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
227、例如2描写:景物+特征。
228、说明文分类
229、二、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学习。
230、比如语文中作文,除了大的方面如语言特色、构思新颖、主旨鲜明、立意深刻等之外,最避免出现的就是词不达意或病句等,这是硬伤。
231、篇章结构技巧常用术语
232、当然,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看法,有一些有些牵强,但是,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汉语语法很有必要去学。所以,还是好好地学习一下汉语语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