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孔子写的警句-集锦122句

59

孔子写的警句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时间·孔子·惜时·论语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真正的价值观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可以解释为“公正合理”。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9、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名利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正能量·论语·古代·中国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24、言必信,行必果。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9、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写的警句

31、德不孤,必有邻。

3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4、孔子·论语

3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36、孔子·论语·学习·勤奋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孔子·励志·立志·论语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⑤是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他还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诚实待人,不欺诈不欺骗。

4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5、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孔子的主要伦理、政治、教育思想。2000多年来,孔子倡导的和谐、有爱、克己、团结、凝聚的群体主义伦理道德,孔子倡导的三大教育观,都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孔子及其弟子有许多经典的名句,其中包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战战”等等。这些名句都体现了他们对人生、道德和教育的深刻思考。他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价值观。这些名句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0、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

51、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52、——孔子

53、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5、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56、不学礼,无以立。

57、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0、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写的警句

61、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62、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3、孔子·学习·论语·勤奋学习

64、诚信·孔子·诚实守信·诚实

6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6、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6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0、三思而后行。

71、学习·孔子·坚持·勤奋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4、孔子·论语·父爱·亲情

75、孔子·论语·生命·中国

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7、此外,孔子还强调了礼仪和忠诚的价值,认为一个人应该遵循传统的礼仪,忠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孔子的言行和思想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9、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

80、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81、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2、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4、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86、“万物皆备于我,而我独贫乏。”

87、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9、孔子·理想·论语·法律

90、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子写的警句

91、孔子·文明·礼貌·礼仪

9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93、不学《诗经》,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学习《礼记》,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94、“人之初性本善。”

95、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6、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7、《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警句,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里摘录了一些:

98、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01、礼之用,和为贵。

10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5、孔子·论语·国学

10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8、孔子·中国·正能量·论语

10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0、孔子·论语·宽容·正能量

1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2、民无信不立。

113、孔子·感恩父母·感恩·父母

1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5、做事情,一定要通过反复的思考,再去行动。

116、孔子的价值观贯穿于他的众多名言警句中。他强调了仁爱、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尽力做到仁爱,即待人宽厚仁慈,助人为乐。

117、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18、学习·孔子·论语·诚信

11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写的警句

1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2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