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陶渊明桃花源记-推荐27句

59

1、如果怀揣理想并认清现实,不违背自己的理想,那么生活中内心也会很安宁,不迷失自我。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浪漫主义意味的童话,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美好场景。文章以桃花林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隐逸的乌托邦社会,社会风气纯朴,人民安居乐业。其思想核心是反对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呼吁人们回归生态本真,追求自然纯粹的美好生活。

3、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用了不少笔墨去钩引史实,广征传说,并将桃花源各处的景色简明而生动的描写穿插其中,使读者获得一个完整、清晰、难忘的印象。诸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摘引夹杂在文中;诸葛亮带兵于此遭瘟疫;《都城纪胜·茶坊》、《梦粱录·茶肆》关于擂茶的记载;《水浒传》里王婆家卖的姜茶等的叙述,都给人一种历史的深沉之感,使文章生动形象,趣味无穷。

4、作者想告诉人们的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的仅是一篇寓言,湖南桃源县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桃花源。这里世代住着勤劳的人民,他们吃着传统的擂茶。在旧社会和“文化大革命”中,就是这么一块“世外桃源”,也没有能逃过灾难,但是这里的人民保护了这里的文物,旧的毁掉了,新的正在造起来。此情此景皆蕴含在作者的诗中:“红桃曾照秦时月,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这种舒散的写法,构成了汪曾祺散文的美学特征。

5、《桃花源记》笔调也是自由活泼的。作者从心所欲不拘一格,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文章是以旅程的游踪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但又不受这种结构框架的束缚,而是挥洒自如,纵横驰骋。

6、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7、人人平等人人劳作没有压迫,没有纠纷的理想社会同时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当时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汪曾祺《桃花源记》赏析

10、(1)百姓能幸福的劳作、生活。比如: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陶渊一生非常喜爱菊花_x0005__x0002__x0006_,常常与菊花为伴_x0005__x0002__x0006_,被人称为“菊友”_x0005__x0002__x0006_,是个名副其实的菊花迷_x0005__x0002__x0006_,因为他非常了解关于菊花的高雅情趣_x0005__x0002__x0006_,曾被世人奉为“九月花神”。从中可以看出_x0005__x0002__x0006_,陶渊明真的相当喜欢菊花。陶渊明采菊陶渊明此人相非常正直_x0005__x0002__x0006_,对于功名利禄这些看得非常淡_x0005__x0002__x0006_,也相当自尊自爱_x0005__x0002__x0006_,不为五斗米折腰_x0005__x0002__x0006_,因此他曾在做官十余年后辞官归隐田园。归隐后_x0005__x0002__x0006_,陶渊明就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

13、《桃花源记》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散文。作者汪曾祺于娓娓而谈中赞扬了我们祖国悠久而又丰富的文化历史,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

14、作者时而着眼生活的实景,时而倾吐内心的感受,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灵活多变,紧凑自然。如文章中描写景物或叙写事情之后,常有一小段精彩的议论,这样安排,结构就不呆板。像第三段谈吃擂茶后,就说:“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既说出桃源藠头的特点,又赞扬了桃源藠头之好。又如参观了“秦人洞”后,有人觉得失望。

15、可以说,《桃花源记》的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趣的流传民间的佳话,更是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统中的一份珍贵的、具有理想价值的财富。同时,它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国外文学流派都受到它的启示。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富有远见与想象力的伟大作品,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积极实践意义。

16、文章从“桃花源”的名字写起。汽车开进桃花源。十一月的天气,还开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接下来就追溯这桃花源名字的由来。说明桃花源不可能是真的,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而桃源属武陵,当有优先权了。接着作品就写了参观的“第一个节目”吃擂茶。由吃擂茶就要说到什么是擂茶,擂茶怎么个吃法,吃擂茶的感觉如何,什么地方的擂茶最好吃,以及擂茶的来历,别处的擂茶情况,擂茶的医学道理,等等、等等。

17、作者又感慨道;“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作者在行文中还不时对“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的运动作了揭露。在桃花观看完后说:“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又如参观“秦人洞”时,说:“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趴在那里。”作者由对善恶美丑的单纯美学评价上升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方竹亭前的竹和碑,都是历代祖先留下的珍贵的宝物,人为的灾难破坏了它,毁灭了它。而文章后面写到那石工的艰辛劳动,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但新的终究是会成功的。

18、桃花源是陶渊明对生活的一个憧憬,是他的理想国吧,其实无所谓消极与积极,这只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生活差距的一种态度。

19、接着按时间顺序写“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在山下看了方竹亭。晚饭后,摆出了纸墨笔砚作诗。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在看似很“随便”的叙述中将人、景、情融为一体,达到了整体的艺术和谐。这种“随便”的文思正是作者有实感,有真情,有卓见的表现。看似漫不经心,随意写来,信手拈来,实则上文中有心,文中有道,文中有深切的意蕴。

20、这种理想的社会也是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的,不过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争取早日实现。

21、《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对没有阶级压迫剥削、没有掠夺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社会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恨。然而终究是幻想,不可能实现。

22、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3、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4、(2)人人安居乐业,比如: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中作”相似

25、出自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6、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王国,他通过描写一个各取所需,各尽所能,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7、(3)社会安定祥和,比如: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似。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