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2、拓跋氏、李氏。
3、以上两种文字都是汉字的变形,因为唐朝以来和宋朝对立的民族受到汉文化影响太深刻,而且那时候的文化人也就是熟读“儒家著作”,包括小日本到现在也是引用汉字。
4、自宋代以来,史家认为西夏国是割据政权,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主权的王朝,所以史家在编史时,一直遵循尊宋贬夏的惯例,绝不给予西夏史“正史”的地位。专书方面,其史体不用纪传体编写,而是采用编年体、纲目体或纪事本末体等体裁编写,纪年均以宋、辽、金年号为正统,西夏年号为附庸。正史方面,或列入《外国传》,或列入《载记》中,绝不会将西夏史与其它正统王朝置于相平等的位置
5、包括当时的“大理国”他们直接使用的“汉子”,根本自己没创造文字。简单地说,那时候创造文字都纯属扯淡,无非体现了统治者的“独立”思想,什么都要自己的。
6、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7、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中央多在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
8、唐末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手中。西夏因为皇与母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9、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10、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
11、这是项族建立民族政权之始,也是项发展历史的顶峰。西夏时期的项族文化、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在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中逐渐发展,后被成吉思汗所灭,项族也逐渐消失。
12、了解研究西夏史,一定要知道李范文。是享誉海内外的西夏学大家,研究涵盖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考古等诸多领域。治学60年间,专著、合著、主编、参编数十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同音研究》、《夏汉字典》、《宋代西北方言》、《西夏陵墓出残碑萃编》、《西夏通史》、《西夏研究》(1-8辑)等为主要代表作。
13、宋朝时,李继迁开始独立抗宋。李元昊即位夏国王后,下发秃发令,并努力吸收汉文化,创制项文字,推动了项族文明的发展。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
14、《夏汉字典》
15、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16、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17、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部分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合成,类似拼音字。有的字以另一字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互换构成。两字多为同义字。象形字和指示字极少。书体有楷、行、草、篆,楷书多用于刻印,篆书散见于金石,行草常用于手写。
18、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项族语言的文字。
19、南越文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是在礼器上发现的,更接近于象形文字,和甲骨文接近。
20、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东南)、绥(今绥德)、宥(今靖边东)、静(今米脂东)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21、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项族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22、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公元1036年(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又称为蕃书或蕃文。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斜笔较多,没有竖钩。单纯字较少,合成字占绝大多数。两字合成一字居多,三字或四字合成一字者少。合成时一般只用一个字的部分,如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有时也用一个字的全部。
23、《西夏书》是唯一一部以纪传体形式撰写西夏史的史书,清代学者周春所著,内容记载了从唐代节度使时期至西夏王朝的历史。[1]
24、西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2-1227)西夏是以项族为主的帝国,自南北朝时,居青海东南部的项族强盛起来,隋唐时始内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唐初,项羌受吐蕃之威逼,请求内迁,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协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迁移,历经百年之久才逐渐稳定下来。个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夏州(□西靖边线)为中心的平夏部,庆州(甘肃庆阳县)陇山以东的东山部,横山地区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黄巢有功,受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州等五州地区,进爵夏国公,首领复赐李姓。二百年来统治著甘肃一带,宋初,宋朝实行消弱藩镇势力的措施,威胁到项政权的生存,宋王朝及时利用项政权内部承袭发生矛盾,迫使其献出五州领土。夏州定难军管内部之蕃落使李继迁,结援辽帝国并完成项故土的任务。该灵州为西平府。后其子李德明继位,在李德明在为期间(1004-1031),采取倚辽和宋的策略,「西掠吐蕃健坝驿北收回鹘锐兵」,同时向辽,宋称臣,一方面借助辽的威势,又能获得宋朝的赏赐,辽、宋也各为其利,对李德明竟相封王进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继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民族意识的策略,会除唐,宋的赐姓,改姓「嵬名」,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脱宋建大夏帝国。元昊于大庆三年(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又大封群臣,并派遣使臣到宋朝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1041年和1042年,元昊的部队在好水川和三川口相继大败宋军,宋仁宗只好册封元昊为夏国王。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弦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形成了宋、辽(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元昊于1048年被其亲生太子宁令哥刺死。只有周岁的谅昨继位,其母没藏氏辅现。1139年,第五代西夏王李仁孝嗣立,他在位54年,大力推行教育、提倡儒学、推行汉文,是西夏的另一个兴盛时期。他死后,李纯佑、李安全相缠继位,这时,成吉思汗已经统一蒙古各部,并不断进攻夏境。自1205年第一次攻夏起,冲突不断,互有进退。第九代西夏王德旺继位?魽蒙军乘西夏国势积弱大举进攻。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占肃州、甘州等地之后,挥师东进,越过沙漠、渡过黄河,攻占应里(今中卫)、西平府。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兵继续围困兴庆府,他自已领军南下,攻占积石州之后,于4月抵达隆德,并派兵攻占德川州。闺五月,成吉思汗?六盘山避暑,6月,西夏末主李□率西夏文武官员投降。7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死,蒙军恐西夏有变,就在随军途中杀死李□,从此,立国190年的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自李元昊始,共传十帝,历时190年。大体分三时期,开始的48年是建设期,阔张领土期;发展期,是西夏的鼎盛期,但国内的统治危机日趋激烈;衰弱期共34年,皇室腐败外部蒙古强敌威胁,至被蒙古所灭。西夏帝系(1)景宗李元昊(1032-1048)(2)毅宗谅柞(1048-1067)(3)惠宗秉常(1067-1086)(4)崇宗乾顺(1086-1139)(5)仁宗仁孝(1139-1193)(6)桓宗李纯佑(1193-1206)(7)襄宗李安全(1206-1211)(8)神宗李遵顼(1211-1223)(9)献宗德旺(1223-1226)(10)末帝李□(1226-1227)
25、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木雅语关系最密切。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大庆元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曾在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盛行了约两个世纪。元明两朝,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了大约三个世纪。西夏文专家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