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2、分封制是西周王朝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所谓分封,指的是周王将土地与人民分给诸侯王,由后者在各地建立属于周王朝的诸侯国,协助周王“统治天下”。诸侯王对周王有朝见纳贡以及周王出征随同征战等义务。
3、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王朝立国的基础。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
4、时间,地区,对象
5、分封制的大规模实施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6、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7、c.权力再往下分封。
8、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
9、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10、血缘纽带与政治相结合(国与家)。
11、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12、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13、(1)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14、古代交通不便,尤其是商周时期。连天子去诸侯的封地都要边走边开路。郡县制中中央对地方的命令传达十分困难,往往要经过几个月才能到达,所以在平时管理和遭遇重大事件时,就必须让当地的地方长官自己处理。所以必须赋予地方长官很大地权力。
15、分封制内容及其特点:
16、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
17、这种制度在古代宗法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家庭范围称为宗法制,国家范围则称为分封制。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就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将王族、功臣和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施对象和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18、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突出特点:
19、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
20、含义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
21、《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属于文王子辈的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等,属于武王、周公子辈的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
22、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3、除了同姓诸侯国之外,西周时期还分封了不少异姓国,如姜姓的厉、吕、申、向、许;妫姓的陈;嬴姓的江、黄;偃姓的蓼、轸;姒姓的蓼;子姓的宋;曹姓的邾、邹;曼姓的邓等。异姓国里最强大的是齐国,有很大影响的是楚国。诸侯国的分封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不都在周初,例如郑国之封就晚至周宣王二十二年。
24、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褒封”:这种分封并不包含实际的授土授民,只是对旧有的政治势力在新兴王朝中的地位作重新的认定。(这种手段笼络人心和彰显仁心)
25、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统治权,但也有向中央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分封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郡国并行制等其他制度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26、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27、森严的社会等级。
28、分封制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称为封建制。在分封制下,共主或中央王朝将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到不同的领地,以巩固统治和分散权力。
29、前朝后裔分封2、开国功臣分封3、王室子弟分封4、有功之臣分封
30、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1、第二种:“实封”:对周王子弟、同族亲戚、功臣的分封为实封。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真正授予周王子弟、同族亲戚、功臣等土地以及人民,帮助周王统治天下。
3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3、作用:让诸侯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34、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35、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6、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37、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38、③随从作战;
39、(2)分封制的基础:井田制。
40、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41、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42、分封制简介:
43、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
44、(2)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5、作用和目的
46、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47、④交纳贡赋;
48、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49、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50、(1)内容:
51、b.诸侯必须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2、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53、以上这些封国地望多在今关中地区和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此外的姬姓诸侯国还有芮、息、随、贾、沈、密、郑、虢、滑、樊等。
54、郡县制使地方的兴衰与否全部依赖中央。如果中央软弱无能,则地方也一定积弱无比,所以当遇到入侵时,郡县制必将一触即溃,毫无提抗能力。而分封制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