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一是赵孟頫,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创始人之一,但赵孟頫的楷书笔画之间有一些连带有利于想楷书过度,赵体生动活泼。另外一人就是褚遂良,褚字笔法流畅,富于变化。
2、钟繇:三国书法家。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兼善各体,尤精小楷,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
3、张旭:唐代书法家。以草书成就最高,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
4、虞世南:唐代书法家。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5、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世人尊为“书圣”。
6、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本着这个精神,我建议选择初唐时期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虞世南师从智永,深得二王笔意,能上承晋韵,下启唐法。虞字被后世称为"君子藏器",外柔内刚。黄庭坚称:"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在唐宋时期学虞书的不乏其人。
7、王羲之行书字帖,有兰亭集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圣教序虽为集字,但包含了王羲之行书的精华,是怀仁和尚历数年而成,也是学习行书最佳的范本!
8、:2B铅笔颜色深且笔芯软,使用过程中,笔芯容易折断,写出来的字颜色非常深。然后用橡皮不容易擦干净。
9、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以行草为能。
10、b铅笔比较好
11、去〈书法欣赏网〉上翻阅吧,太多了。
12、客观地讲,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能够流传下来的碑帖都是精品。深入学习任何一个,都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提高。但是,由于修养、学识、性情、审美等等的不同,对不同的字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是名家也很难取得统一。如果前去请教,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
13、王羲之的行书是历史上最好的,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笫一行书。王羲之,字逸少,因官至右将军,又称王右军,真行草三体兼精,尤以行书最为著名,增损古法,开创新体,为后世立极,为后世所称道。王羲之行书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14、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15、当然,根据各人审美,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楷书法帖。著名的四大家:颜、柳、欧、赵,他们的楷书都是后人习书的最佳范本。总之一定要"取法乎上",切记初入门就去学现代人的书体。
16、这也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人说开始学书法,历史上那么多的名家不知该选谁的,比较苦恼。
17、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18、学书法只有一条路:临摹古人碑帖。
19、赵孟頫《长春道院记》、《崇福寺》……
20、B、5B、6B的铅笔,可以写2~4厘米左右的字,而且适合书法创作,写出来的笔迹效果特别好,颜色有深浅之分,不仅粗细变化明显,柔韧而不生硬,并且棱角分明,特有艺术美感。
21、:H是Hard硬度,B是black黑度,HB型颜色深且笔芯硬,适合小学生使用。
22、蔡邕:东汉书法家。善于篆、隶,又创飞白体,精妙绝伦。
23、这里根据本人的一点点的心得体会说一下吧,
24、首先从隶书入手,碑拓或者历史上著名隶书大家的墨迹本都可以(最好不要临摹现代人的)。因为隶书相对于其他书体来说更容易上手一些,见效快,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书者的兴趣和信心。学书法本来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选狂草,连很多草书符号和字都认不全,一段时间无成效对学书者心理打击很大。
25、这里也推荐几本隶书,《曹全碑》、《张迁碑》或者的,清代的几个隶书大家,如尹秉绶,姚元之,桂馥的都可以。
26、这个问题很实在,"练习毛笔字"。就应该这样,先把字写好,再淡书法。要练习毛笔字,就从楷书学起。因为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想要五体皆善,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
27、练正楷首选欧体、柳体、颜体字贴,行书首选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隶书可选《乙瑛碑》等
28、初始阶段练习指法、笔法、笔画、摹写字帖用3B绘铅笔比较好,后期只作临写可以用2B自动铅笔。字体大小应在1厘米左右为宜。
29、但古代名家众多,究竟该临谁呢?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受到普遍困扰的问题。尤其是我们走到书店里的时候,面对众多风格迥异的字帖,看看这个感觉不错,看看那个感觉也挺好,大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
30、提议你用司马彦的好点练字用美工笔好练点(特细)的那种。就是弯笔头的那种。庞中华的字体好看,但难练,写起来比较紧手。如果你是男生,还是庞中华的好女士司马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