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3、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4、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诗分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全诗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赋比兴交替使用,加之以对比、顶真、借代、呼告等表现手法,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5、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6、借代的运用。诗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书写抽象的意境。《氓》中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用送行之远,乘彼垝垣望复关表痴情、多情,用“三岁”表多年,用“二三”表反复。
7、创作背景
8、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地方乐调。国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廊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一百六十篇,十五国风就是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大部分都是民歌。
10、在表现手法上,诗经采用了比喻、借代、对仗、排比等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注重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感。
11、《氓》选自《诗经》的《国风·卫风》。《氓》一般指《卫风·氓》,即先秦时代卫国的地方民歌。《卫风》一共有10首诗,分别是淇奥、考槃、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12、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3、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14、现实主义手法。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叙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15、《诗经》的主要内容
16、(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17、二、诗歌赏析
18、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19、主要表现手法:
20、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21、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2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3、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氓在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而在婚后则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的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狡诈的本质。
24、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25、四、后世影响:
26、对后代文化的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28、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民间传说、祭祀颂歌、婚姻习俗、战争记载等。
29、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30、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31、《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等,汉代时始尊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32、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33、雅即正,属于朝廷正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演奏的乐歌。按照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除《小雅》中有一部分民歌外,其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也都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也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内容一部分与《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国风》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诗。
34、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3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6、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37、前人总结的《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一般说来,赋指对事物的直接陈述描写;比即打比方、比喻,是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兴即起兴或发端,是先借用别的事物、景象或其他内容起头,然后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
38、都非常丰富多样。
39、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40、《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当时社会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反映。
41、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42、叹辞、叠字的运用。当诗人抒发猛烈的情感或深沉的思想时,经常用一种呼声或感叹词来表达。如当她追叙婚前恋爱生活的时候,感情比较稳定,没有使用叹辞。而讥笑时,情感嘴强烈,连用两个“于嗟”三个“兮”个“也”,尤其是诉说她被丈夫,被兄弟讥笑时,情感最强烈,连用六个“矣”字,以表达她受,被抛弃的的痛苦、怨恨和面对兄弟的咥笑时所感到的孤独无援与孤独无助。
43、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44、《诗经》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先秦称之为《诗》,或根据其篇数称"诗三百"。到了西汉,它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被列为"五经"之一,沿用至今。
45、《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巧妙的将事件的过程和弃妇的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46、《诗经》的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层人士。从体例上看,《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4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48、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德。《颂》诗又分为《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颂》全部由贵族文人所作。
49、比兴的艺术手法。诗中用自然现象来描写女主人公情感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到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由幸福到痛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50、如“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还有蝉联词在句中的,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它们的作用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使诗歌富有节奏感,韵律,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
51、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52、出自《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53、三、创作背景:
54、顶针修辞的运用。
55、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商颂》当产生于殷商中后期;《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作品应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作品应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平王东迁之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及二雅,二雅不及十五国风。
56、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57、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58、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59、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60、(三)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61、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带有抒情性的叙事诗,为后世的叙事诗开了先河,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到白居易的《长恨歌》,无不从它那里汲取营养;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62、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63、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64、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畅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扩展资料: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65、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66、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67、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9、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70、一、《氓》全诗内容:
71、(一)诗歌的起源: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72、从思想内容上看,《诗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作品,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可视为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