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剧于2007年1月8日在湖南卫视首播,2017年2月13日于优酷独播。
2、从服装来讲,虽然我没有研究过明朝的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认为剧中的服装穿在演员身上没有一种“道具”的味道,好像明朝的官员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子。相对来说,《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服装就被他们穿出了一种道具的味道。
3、再次是场景的布置,单是嘉靖皇帝所处的那个宫殿中的光影变化,还有宫殿里各种声响,还有各色人物在这里辩论、下跪、认罪,还有那诡异的太极都有一种无法演说的美感。我不是影视专业的,说不出专业的见解,但是,每次看到宫殿内的场景,还有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与明争暗斗,我都觉得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4、该剧是比较烧脑的,因为每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却总是包含某种深意。剧中看到一很小的细节:“权责分离”。嘉靖皇帝高居权力巅峰,巧妙的分化官僚体系为两派,又拿太监掣肘官僚,这样皇帝作为最后的仲裁者,权威就树了起来。嘉靖自己不需要提出任何实质的政策,提出政策的恰恰是官僚中的某一派。很显然,如果皇帝不喜欢这个政策,只要略表不满,清流就会立刻起而攻严,进而使政策流产。嘉靖皇帝肯定了这个政策,饱受批评的严立刻抓住了这条“法理”上的准绳,清流也就不能说什么。如果清流反对皇帝支持过的政策,那么严也可以用如上的办法攻击清流。总而言之,嘉靖皇帝作为最后的仲裁者,坐拥一切最高权威,他只需要甚至不需要授意,便可以由臣子代为提出政策。
5、这部剧真正难得的是导演居然在打擦边球的情况下让这部剧播出了(虽然最后还是不让这部剧在卫视上播了)。我看了这部剧之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这部剧居然没有被禁”。
6、《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7、网上评价海瑞的人更是极多,但我要说,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了解海瑞。海瑞是不会容忍邪祟的,不容忍邪祟就要动杀心有杀气。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过海瑞这样的人。海瑞本来是怎样的?有说刚正不阿,也有说迂腐顽固…这个抛开不谈。就以电视剧里的这种正面形象,我真见过,有同样的。他是芝麻官,就一个副科。敢跟高他好多级的领导杠。就为了争一个死理。他敢提。敢争。他从来不是泛泛而谈,像键盘侠那样乱喷一通。他每次引章据典,抽丝剥茧,寻根问底。他提的很多问题你一开始觉得不值一提,等认真讨论下来,发现真的是问题。他会跟你散步的时候一脸严肃地跟你讨论人生的意义。
8、还有就是台词经得起揣摩,特别是嘉靖的台词。剧中的大臣们都在殚精竭虑地揣测圣上的真实想法,谁猜对了谁就赢了。观众也在猜,同时还为剧中人物提心吊胆,这真是一流导演、编剧和演员才能给予观众的一流观看体验啊。
9、剧中对于现实的影射是显而易见的,就算导演没有这个意思,我想大多数观众还是在这部剧中看到了现实的影子。
10、比如剧中的严嵩提出了改稻为桑的政策,嘉靖表示了肯定,即使清流明知不可,但也无可奈何。政策已经制定,但执行者并非皇帝更非中央。内阁将政策下达浙江,具体负责执行的却是地方官员。中央所做的只是制定政策下达政策,却不需要实际执行政策。当地方执行政策时,发现政策本身出现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权力修改政策。于是地方官上报内阁,表示做不了,内阁渐渐也发现政策本身有问题,但是内阁却不能上报皇帝说政策不对,因为皇帝肯定了这项政策,如果执行不好,到时候清流肯定借机攻击,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干。即使如此,内阁也从来没有去过浙江,他们做的依然只是下达命令,即使命令本身依旧有问题。地方官接到有问题的命令,明知不可也被迫执行,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把矛盾继续往下压。巡抚给知府下命令,知府给知县下命令。到了知县,我们就看到田县丞被逼成什么样子。最后改稻为桑的政策果然还是出了问题,中央所做的不过是抓了几个小官杀了了事。
11、同样的内忧外患,同样的贪污横行,同样的移交权柄,同样的同伐异,同样的鱼肉百姓,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的海瑞。
12、杭州知府马宁远,史上无此人;胡宗宪没有这么清廉,史实是后来他就是因为贪赃被抓;真是的历史是:高拱和徐阶不是一派的,张居正也不是跟他们一起入阁的;严世蕃也没入阁。扩展资料:《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1-2]。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13、《大明王朝1566》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14、《大明王朝1566》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以明朝嘉靖40年至45年为历史背景,也就是嘉靖帝执政的最后五年。刻画了一批嘉靖,海瑞,张居正,胡宗宪,严嵩,戚继光等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部剧我看过2遍,我没有专业的点评,
15、演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陈宝国把嘉靖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他演员据说都是演艺界的老戏骨,扎实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幸亏导演没有找什么当红小生,我是真心不看好《兰陵王》冯绍锋等人的演技。
16、剧情能够在两条线的剧情来回切换,过渡自然,虽然看似分离,但其实是两线丝丝入扣,互相推进。到后来海瑞进京,两线合为一线,剧情也迎来了真正的高潮。可以说海瑞进京之后的几集是全剧的精华之所在。
17、这本书讲述了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获得皇位,又听信“还乡团”之言,杀害于谦。
18、嘉靖曾经给过海瑞一个评价,说海瑞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
19、奸臣严嵩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
20、另外,我觉得导演和编剧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程度肯定是要高于绝大多数观众的,而且整部电视剧的历史味道也相当浓厚。
21、《大明王朝1566》则是一部演义类的文艺作品,里面许多情节是为了电视剧的可读性而杜撰的,比如明朝历史上从来没有毁堤淹田、改种桑苗这种记载,而海瑞的真实故事也不像电视剧那样的。
22、【拓展资料】
23、他会半夜十二点发一些跟业务有关的问题建议。他会处处从群众角度着想。他看到同事下班没有关电脑就会一台一台关掉。(评论区的程序员朋友们放心,我们不是程序员,电脑关上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在见到他之前,我是不太信有这样的人存在的。有些人尊敬他,有些人烦他,很多人说他不讲政治。他像海瑞,但不是海瑞,他不是宣传典型,估计将来也不会成为宣传典型。不会青史留名。在键盘侠眼里他也不过是贪官污吏的一员。有时候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或做法,但我挺尊敬他。
24、还有就是剧情的进展。我可以说《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是可以和一些美剧、英剧相媲美的。剧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更为难得的是情节的双线发展。剧中的两个中心人物是嘉靖与海瑞,这两个人也代表着两条线的情节发展方向,一个代表着中央,一个代表着地方。而严世蕃、胡宗宪、张居正、杨金水等人就是这两条线的连接与过渡人物。
25、《明朝那些事儿》更接近历史原貌。《明朝那些事儿》基本上是史实,这本书是作者当年明月根据大量史书创作的。
26、这是一部基本是男人的戏,一群名留青史的男人。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全剧的灵魂是海瑞,海瑞进京之后的剧集也是全剧的高潮,精华。全剧最大的矛盾是嘉靖和海瑞,一位是君父一位是臣子,嘉靖是天下为我,而海瑞是我为天下。以至积累到最后君臣的冲突全面爆发,给海瑞的罪名是《儿子忤逆父亲》。
27、其次是台词的。虽然《大明王朝1566》的台词不如《三国演义》那样全像文言文的样子,但是我觉得还是颇具古风的,编剧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剧中台词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一句台词都为一个专属人物打造,台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嵩的老奸巨猾、严世蕃的专横跋扈、徐阶的沉稳和变通、高拱的激愤和刚正都通过台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剧中每个人都有相当鲜明的个人特点,即使是处于同一阵营的徐高张都大不相同。观众甚至可以做到不看画面、不听声音,单看台词就能分辨一句台词是谁说的。
28、只感到此剧人物的演绎尊重了历史原型,陈宝国的嘉靖,黄志忠的海瑞,王庆祥的胡宗宪,倪大红的严嵩,王劲松的杨金水被这些老戏骨彻底演活了,相当的精彩,剧中每个人都个性鲜明,血肉丰满,一位位历史人物仿佛都从剧中走出,在我面前重新上演那段惊心动魄的大明王朝历史。不仅感叹这剧中高度的政治智慧,更感叹这就是实际的中国历史。
29、皇帝朱厚熜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该剧于2007年1月8日在湖南卫视播出。
30、在这位传奇皇帝逝后,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一个毫无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玩闹皇帝朱厚照问世。
31、他平定叛乱,创立心学,给后人留下不朽传奇。《大明王朝1566》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
32、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33、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女儿是由演员林海韵扮演。
34、从历史角度来讲,电视剧肯定是与当时的史实有很大出入的,因为导演和编剧不是来还原历史的,观众也不是来看《明实录》和《明史》的。观众要是实在想纠结一下真实的历史,那么他们大可不必跟电视剧过不去,先人留下了这么多史籍就是特意为这些人考虑的,光是《明实录》就有十三部,共两千九百零九卷。
35、他做皇帝时,出现了许多荒唐场面,这时便引出圣贤王守仁。
36、参考资料来自于头条百科:https://baike/wiki/%E5%A4%A7%E6%98%8E%E7%8E%8B%E6%9C%9D1566?search_id=53uxn5u104o000&prd=search_sug&view_id=4wia8wda7rq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