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wǔ)
2、子(zǐ)
3、己(jǐ)
4、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5、“十二地支”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6、十二地支中的夏季:
7、酉(yǒu)
8、十二地支中的冬季:
9、乙(yǐ)
10、卯(mǎo)
11、庚(gēng)
12、寅卯(辰)春天,巳午(未)夏天,申酉(戌)秋天,亥子(孔)冬天,辰戌丑未为四季。
13、甲(jiǎ)
14、十二地支中的春季:
15、正、二、三月为春季,从立春节开始,至立夏为止三个月,季土管事于立夏之前大约十八天之内,春季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故甲乙属春天木旺,丙丁属春天火相,戊己属春天土死,庚辛属春天金囚,壬癸属春天水休,甲乙木时属春天,触地而产生万物。
16、十天干的读音:
17、丑(chǒu)
18、未(wèi)
19、戌(xū)
20、十二地支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
21、答:12地支有小四季。
22、十二地支中的秋季:
23、十二地支代表的年份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地支又叫做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和形成了古代汉族历法纪年。子鼠就是代表鼠年,丑牛代表牛年,依次往下排列。到了亥猪。再循环往复。十二年以轮回。
24、丙(bǐng)
25、子时对应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申时15点到17点时;酉时17点到19点;戍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
26、辰(chén)
27、十二地支的读音:
28、七、八、九月为秋季,从立秋节开始至立冬节为止,这三个月季土管事,于立冬节前大约十八日之内,秋季金最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故甲乙秋天木死,丙丁秋天火囚,戊己秋天土休,庚辛属秋天金旺,壬癸属秋天水相,庚辛金时属秋天,阴气开始,万物禁止。
29、巳(sì)
30、寅(yín)
31、丁(dīng)
32、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从立冬开始至立春节为止,季土管事于立春节前大约十八日内,冬天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故甲乙冬天木相,丙丁冬天火死,戊己冬天土囚,庚辛冬天金休,壬癸冬天水旺,万物至止而冬藏。
33、四、五、六月为夏季,从立夏节开始至立秋节为止三个月,季土管事于立秋前大约之内,夏季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故丙丁夏天火旺,戊己夏天土相,甲乙夏天木休,壬癸夏天水囚,庚辛夏天金死,丙丁夏天火炎其上,照其万物。
34、壬(rén)
35、辛(xīn)
36、癸(guǐ)
37、申(shēn)
38、戊(wù)
39、亥(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