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解释-通用56句

59

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解释

1、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都是教人朝既定的方向前进,不要被方向以外的人和物干扰。走正确的路,一定要把路走正确,这才是知行合一。如果不能容人,不能谦逊居于人下,这条路走起来会很艰难。

2、家训三:学谦恭

3、光不仅在烛上。

4、家训一:勤读书

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致良知: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天赋的道德本能,只要发挥这种本能,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7、知止而后有定:只有在停止妄为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坚定。

8、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土,心地坏,是凶类,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做一个好人,从眼前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看,必然要吃大亏。

9、王阳明的励志名言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

10、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2、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13、家训八:毋任情

14、人类的读书法则异曲同工,须经历三个阶段:苦读背诵、用心揣摩、自得于心。

15、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6、勤读书是想成为彬彬君子的第一步,而读书不仅仅是要多读,还有就是要读好书。王阳明更倾向于让后世去读经典名著。所谓好书,就是原汁原味的经典。王阳明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书越来越多,但经典少之又少,只有原始的那几本。后人纷繁的著述,内容过于庞杂,思想毫无突破性,只是在圣贤的那几本经典中打转转。王阳明对勤读书开出的书单:它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也就是当时流行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激发人内心中固有的善意和智慧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充盈着慢慢的正能量。

17、家训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18、王阳明: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19、知道读什么书,只是选对了路,如何把路走好,还需要功夫。也就是说,该如何读书。

20、家训二:要孝悌

21、不说谎就是诚。王阳明说:“惟天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按今天的解释,这里的“诚”是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就是不撒谎,不欺瞒。

2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23、家训九:毋斗气

24、人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就最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为其所驱使。当泛滥的情绪主宰你之后,你根本关注不了当下,分不清对错的念头,一事难成。此外,就是不近人情,凡事不近人情的人,纵然做出再大的功业,也是阳明心学认为的最大的恶人。人类历史上,很多人看上去都大公无私,坐下了大义灭亲的事。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和亲人,都毫不客气地损坏,他对待别人,能仁慈到哪里去?这也是另外一种任情,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更为可怕。

25、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26、知行合一:只有把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

27、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

2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1.俗子,皆可为圣贤。

29、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绝对错误的。

30、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

王阳明名言名句及解释

31、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32、家训四:循礼义

33、礼义,非礼仪,礼义即为理法道义。王阳明要家人遵循理法道义。王阳明强调“心即礼”。你真有尊敬长者的心,就必能产生尊敬长者的礼,你真有关爱一个人的心,就必能产生关爱一个人的礼。这些礼数,不需要去外面学习,有心就有礼。王阳明教家人遵循的礼法,必须是和我们内心相应的,首先是我们内心认可外在的礼法,然后才是去遵循它。

34、心外无物: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只有通过内心的改变才能改变外在的世界。

35、人为己,是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循天理、活得充实幸福的人。责任做不到这点,只有责己才能做到。也即是说,责己是真切地为自己好,而责任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在责备别人的过程中,得罪他人。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听上去很大,其实无非就是责己。

36、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

37、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38、怎样才算是孝顺父母?王阳明和弟子们谈论过很多次。在《传习录》第一篇的《徐爱录》中,就多次谈到对待父母的礼节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的问题。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即理”,又孝顺父母的心就必能产生孝顺父母的道理和理解,这心东西根本不必去外部寻求,只在自己心上。

3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40、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经济基础。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经济基础的大鱼大肉,这就是人欲。其次,饮食不可断,不能如道家那样经常搞“辟谷术”。这是用外力阻止人的身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后,你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

41、家训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42、心之良知之谓圣。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43、生气这东西,人人都会有,但你不能过。生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外来的东西强行纳入到了自己的心上。和他一较劲,就是和主气对峙,完全不符合天理了。

44、人人必须要有“利”才能生存,但须有个正确的态度。在心安之下获取的利才是正确的利;心不安所获的利,就是贪利。

45、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世间万物都是心的产物,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真实或虚假,只有用心去感知和理解它们。

46、家训六:毋说谎

4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48、家训五:节饮食,戒游戏

49、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50、最简单、最广大的是复杂的极致,只在吾心,只为吾心。

51、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52、家训七:毋贪利

5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4、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

55、“谦”就是谦下。《易经》谦卦的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却谦和如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王阳明对《易经》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谦的力量,所以他告诉家人和弟子们,要谦恭。特别是那些享有大权、大富、大名的人而言,处事要谦下,待人要谦恭。正所谓器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56、王阳明家训的十二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和思考,能做到这第二条,我们便不枉为人。心即理,致良知,勤读书,学谦恭,王阳明家训无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对的人。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