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小记描写手法?
虎丘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加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那么在作者多次游虎丘之后,该有多少美景需要描摹啊!但是因为对“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的“中秋夜游”非常反感,所以只承认有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第一次,虽然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亦复不恶”,但还是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这么一对比,作者追求宁静、向往闲适的心情就表现出来了。第二次,“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这就从第一次的“身临其境”上升到了“神游”的境界了。
作者两次游虎丘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该文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 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 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 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说要多去观察。
作者两次游虎丘的经历启示我们: 留心观察可丰富眼界,长见识,学到书本没有的东西,万事皆有道可寻,有法可依.留心之人心会变的很细致,至少比起一般人看的更深远,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在生活中学会多观察事物。
虎丘记与西湖七月半的区别?
《虎丘记》与《西湖七月半》都是描写苏州和杭州的著名景点的散文,但它们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在主题上,《虎丘记》主要描述了作者游览虎丘的经历和感受,以及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西湖七月半》则是通过描绘杭州七月半的游客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在情感表达上,《虎丘记》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虎丘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西湖七月半》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的淡然态度,通过对世俗繁华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名利的不屑一顾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写作风格上,《虎丘记》采用了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通过对虎丘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而《西湖七月半》则更加简洁明快,通过对世俗繁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简约风格和淡然态度。 总之,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描写苏州和杭州的著名景点,但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存在一些区别。
虎丘记创作特点?
本文虽标为记虎丘,却重在写虎丘中秋月夜盛况,于盛况又以写彻夜笙歌着笔最多。本文不重写景,而重游览本身,通过游人、打扮、坐式、宴饮,特别是高歌狂饮、竞斗歌喉的场面,把游览生活描绘的绘声绘色;同时,文末因自己与游人隔绝而生的感慨,非常突出地反映了明代世俗旅游的普及,也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平民思想。本文少写游览踪迹,而以感受为结构线索,以感受多少作为选材标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