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特点有哪些?
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胡塞尔把直观区分为个体直观与本质直观两种类型。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难免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审美体验具有: 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 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属性,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属性,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属性,预构性则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属性。
为什么提倡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提倡审美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是美,苍茫的星空、静谧的黑夜也是美;艳丽的鲜花是美,飘零的落叶也是美;青年的果决是美,老人的沉稳也是美……教师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广泛接触、留心感受、尽力发现、及时捕捉周围的美,才能见人所未见,从而培养出众的审美能力。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与美有关,与美化人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所具备的审美教育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与语文教学就必须统一起来。
艺术审美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 所谓审美,简单地说,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和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人与客观事物或现象大致有三种关系:一是科学的认知关系;二是伦理的规范关系;三是审美的表现关系。 审美的表现关系专注于对象生动可感的表现性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具有自由性。 审美的本质即自由。 艺术审美与一般审美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的审美对象不同,它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 一般审美是对现实美的观照,现实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原不是作为人们的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而存在的。 在社会实践中,它们与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实践关系和理智认识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当社会发展到人们不以直接的功利态度、实用态度对待客体对象时,才出现了比较成熟、纯粹的审美关系。 而艺术美则不同于现实美,它是作为审美对象而生产、而存在的。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 艺术给予人的只是一种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只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不能像客观事物那样可以作为实用品出现,如画上的马不能骑,香蕉、蜜桃不能吃等。 艺术必须具有美的品格,只有体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也才能实现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各项社会功能。
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其认识功能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艺术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和乐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使人们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