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信和特快以及普通信件有什么区别啊?
最通俗的解释是:收到的普通信件(平信)只需要从信箱或单位的收发室就可以拿到,而要拿到挂号信的话,必须经过签字盖章等手续才能拿到。 若发出普通平信贴好相应的邮资放到信箱里即可,而若发挂号信必须到邮局办理(同样的地区邮资比平信要高一些)。并有一个收据之类的东西,以备万一丢失,以此为据进行查询或索赔。 特快专递特点就是快,用飞机投递。但费用高,比如北京寄往深圳最快能隔天到达。 但一定是在开通特快专递的城市之间才行,如果寄往县、乡镇就不行。
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外,还称为什么?
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还称为书。在古代社会中,书信的传递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表达感情、传递命令、进行商贸往来等。古代书信的形式多样,有竹简、木简、纸张等多种载体。书信的写作也非常严谨,需要注意格式、用语、礼节等方面。因为书信代表着发信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古代书信的写作和传递都非常注重礼仪和规矩。
信和信件集体和个体的区别?
一般信件标准重量是多少?
普通信件首重100克以内,都是0.8元邮费,本地0.6元就够 信件重量的计算: A.信函资费 信函资费,平信分本埠和外埠,按首重和续重计收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本埠0.60元,外埠0.80元
无缘无故收到邮政信件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由于邮局或寄送者的错误造成了邮件的误投,或者是前房主或前住户的邮件没有及时更改地址。 这种情况下,收到邮件的人可以尝试联系邮局或寄送者,以便找到正确的收件人或尽快修改地址。 同时也可以尝试在信件上标注“退回发件人”或“错误的收件人”,以便邮局能够及时处理。总之,及时处理这些错投邮件是件好事,可以保证邮件的高效送达。
“书信”的别称有什么?
唐代诗人杜甫有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有人以为杜甫家里藏书很多,价值万元。殊不知这“家书”,就是指家人写来的书信。 “书”,最早并不作“书本”之解,而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以后演变为书信,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等。 “简”,是一种竹片 ,后来也作书信用。例如《西厢记》有“酬简”,就指张生与莺莺互通的书信。 “札”,是一种小木简,后来也演变为“信札”之用。 “牍”,是书版、木板,后来也指书信,或称“尺牍”。 “素”,原属丝织一类,可代纸。把信写在丝织品上,便称为“素”或“鱼素”。 “笺”,古称小幅而华贵的纸为“笺”,后来演变为书信之用。今天也称信纸为信笺。 “函”,古时封套为“函”,后来写信多放在封套内,免被他人看到,故也称书信为“函”,尊称别人的信叫“大函”。 另外,古时候,函的两面刻有鲤鱼图案,又传说鸿雁可以替人们传信,故有诗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此,“双鲤”、“鱼素”、“鱼雁”、“来鸿”等,也是书信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