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文案主流网-每一条好文案都值得收集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集合145句

59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

1、)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2、)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3、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法家思想经典名句:

4、"百姓越法,则法度必去;法度越百姓,则自然必乱。"——《韩非子·难一》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7、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8、)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9、法家名言名句

10、)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1、这句话的意思是火是那种让人心生敬畏,觉得这是有危险的,要是靠近,自己会受伤,因此,很少有人会故意去触碰火,但是,水的形状就是那种懦弱的,加上我们喜欢玩水嬉戏和游泳,其实,水才是最危险的,容易溺亡。

1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15、)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16、"非法不足以治国,非仁不足以安民。"——《韩非子·难一》

17、)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8、法家名言

1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21、"上下交困,而志意相催。忠信以立其本,刚愎以達其末。"——《管子·权修》

22、)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23、"法令滋多,则盗贼滋生。法令过寡,无所措手足。"——《韩非子·喻老》

24、)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7、)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29、轻诺必寡言,多易必多难。

30、)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

31、)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3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3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35、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36、)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38、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39、)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4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1、贾:商人。意思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44、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5、)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46、自胜之谓强。——《韩非子·喻老》

47、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8、——《孙子·谋攻》

4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qq说说心情短语

50、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5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5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5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5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56、)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5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58、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这些都是称得上大思想家的。

59、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6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

61、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2、)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63、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6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6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67、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68、)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69、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70、)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7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2、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73、)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7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75、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76、)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77、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7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9、荀子:(约前325-前238),战国末期赵国

80、)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81、)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8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8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84、)五权宪法。——孙中山

8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86、——《孙子·军争》

87、)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韩非子·解老》

88、)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89、)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9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

9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92、老子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93、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

94、“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95、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

96、)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97、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98、)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99、)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00、)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101、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10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序·杂事篇》

103、庄子(约前369-前286),

104、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0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06、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盐铁论·本议》

107、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108、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109、古代法治名言警句

110、“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111、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1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1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11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115、春秋末年

116、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11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8、)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1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120、君无见其所欲。

韩非子名言警句诗10句

12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22、)事断于法。——邓析

123、孟子:(约前372~前289),

12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125、)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12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27、)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28、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2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30、)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31、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

132、)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133、)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13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5、古代法治名言

136、)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137、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名言名句: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穷而改节。

138、修齐治平。

139、)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4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41、)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42、)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143、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14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摘自:短美文

145、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