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撒哈拉大沙漠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便是飞鸟也绝难见到。
2、人迹罕至,鸟兽尽散。
3、人迹罕至,是初一语文的第13课中的。
4、就是说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地方。形容那里荒凉、偏僻,生态环境恶劣,因此很少有人经过。例如,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很多地方,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往往是人迹罕至的。
5、不毛之地的拼音是[bùmáozhīdì]
6、”不毛之地“的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7、成语解释]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8、这个曾经人迹罕至的小海岛,如今成了热闹的旅游景区。
9、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
10、人迹罕至是形容荒凉偏远的地方。迹:踪迹,足迹;罕:稀有,稀少。很少有人来踩过脚印,很少有人来过。例句
11、反义词: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比肩叠迹
12、【例子】作为地质工作者,他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13、这边人迹罕至的荒滩,除了有几只大鸟在空中飞翔,再无任何声响。
14、近义词:人烟稀少,地广人稀,人迹渺无,穷乡僻壤
15、”不毛之地“的”毛“的意思是:草木。
16、[典故出处]冯牧《瀑布之歌》:“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17、意思是指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地方。
18、【示例】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巅有寺,幽僻孤寂,~。(宋·洪迈《夷坚丁志·龙门山》)
19、释义为:不长庄稼、草木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20、释义为:迹:足迹。罕:少。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21、反义词:人来人往,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挨山塞海,挨肩并足,捱三顶五,捱三顶四,比肩叠迹,络绎不绝[拼音][rénjìhǎnzhì][释义]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22、造句:他很喜欢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旅游,因为那样才能看见更好的风景。
23、不毛之地的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意思: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毛之地,让我和几个老得掉牙的臣子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将惟命是从。”
24、答:人迹罕至和不毛之地的意思是人很少到的地方不长草木的地方。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荒凉偏僻。前者是主谓短语,后者是偏正短语。
25、车船不通,人很少到的地方。
26、【近义词】人烟稀少、门庭冷落、荒郊野外、地广人稀、与世隔绝、穷乡僻壤
27、【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28、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29、出自《汉纪·孝武纪二》。人迹罕至,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jìhǎnzhì,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作宾语、定语;指荒凉的地方。
30、【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31、人迹罕至是形容少有人烟的地方,植物有可能很茂盛。但是不毛之地,形容的是不长植物的土地。
32、人迹罕至
33、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4、人迹罕至的拼音是[rénjìhǎnzhì]
35、人迹罕至,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jìhǎnzhì,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36、【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7、[近义词]荒山野岭、穷乡僻壤
38、人迹罕至的意思是指一些特别荒凉偏僻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过,也看不到什么人。
39、人迹罕至释义:迹:足迹。罕:少。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40、回答问题“人迹罕至”的意思是人们很难到达的地方。例如,1,红军将士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翻过人迹罕至的大雪山。
41、【解释】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42、人迹罕至的意思是: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43、【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44、【语法】主谓式
45、罕(拼音:h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古字形从网,干声。罕本指一种捕鸟的网,后假借为尟(鲜),表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