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新收17首诗,于再出新版,序言中写道“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
2、《理想丈夫》大地出版社1995年
3、年,5月到,9月考入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4、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同年,余光中来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首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专门创作了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6月17日,余光中参加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受聘为三峡大学客座教授,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报告。
5、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6、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分别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学。因北方不宁,入金大外文系。
7、《井然有序》九歌出版社1996年
8、《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出版社1981年
9、《逍遥游》文星出版社1965年
10、《天狼星》洪范出版社1976年
11、年,应美国之邀,赴美讲学一年,先后授课于伊利诺、密西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12、年,由美返台。升任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
13、年,获选为笔会会长。
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
15、《隔水呼渡》九歌出版社1990年
16、年,年初内战转剧,随母自南京逃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下期。7月,随父母迁香港,失学一年。
17、年,台大毕业,作《舟子的悲歌》诗集出版。以第一名考进联勤陆海空军编译人员训练班。
18、余光中著作展(香港中文大学)
19、年,获澳洲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澳洲二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港演讲。转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20、年,70岁,广电基金会拍摄“诗坛巨擘--余光中”影集。获颁文工会第一届五四奖的“文学交流奖”、中山大学“杰出教学奖”、中华民国“斐陶斐杰出成就奖”、行政院新闻局“国际传播奖章”。散文集《日不落家》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七十大寿发表新作及新书出版等活动,被电视公司“人与书的对话”选为1998年“十大读书新闻”之第六。
21、这是余光中的纠结与坚守,知命与不甘。
22、年4月20日,受聘担任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23、成就荣誉
24、年,72岁,诗集《高楼对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2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26、《梦与地理》洪范出版社1990年
27、详细资料:
28、人物评价
29、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30、《焚鹤人》纯文学出版社1972年
31、年,56岁,获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
32、《五陵少年》文星出版社1967年
33、《乡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
34、《英美现代诗选》学生出版社1968年
35、《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左手的掌纹》《守夜人》《隔水观音》等
36、《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出版社1981年
37、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38、《左手的缪思》文星出版社1963年
39、年,57岁,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40、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逝世,享年89岁。
41、年,退役。在东吴大学兼课。9月,与范我存结婚。
42、余光中走了,在七十年的文化史上,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从疼痛彻骨的迁徙流亡思乡,到意气风发的“希腊天空”的追寻,到回眸凝视决定拥抱枋寮的泥土,到最后在自己拥抱的泥土上又变成异乡人,余光中的一生就是一部跨世纪的疼痛文化史。(龙应台评)
43、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任师大英语系讲师。
44、《与永恒拔河》洪范出版社1979年
45、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书写·世界发光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4月,受邀出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46、年,62岁,获选笔会会长。
47、《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年
48、《余光中经典》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
49、《天国的夜市》三民出版社1969年
50、年,73岁,获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
51、年4月,受邀担任大学“驻校作家”。
52、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53、年,63岁,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香港翻译学会的荣誉会士衔。
54、《不可儿戏》大地出版社1984年
55、《青青边愁》纯文学出版社1977年
56、《听听那冷雨》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
57、《白玉苦瓜》大地出版社1974年
58、《英诗译注》文星出版社1960年
59、年,应美国教育部之聘,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二年。
60、年,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61、以余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再过十二年我就一百岁了,但我对做人瑞并不热衷。所以这是最新的也是最后的《守夜人》了。”
62、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两岸翻译教学研讨会”,应邀发表主题演说。
63、《望乡的牧神》纯文学出版社1968年
64、余光中的眼,不是用来寻找黑暗中的光明,知时间不可逆,生命规则不可违背,他也宁愿去独守这黑夜,“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做梦,我没有空,更没有酣睡的权利”。
65、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氏访问学人”。
66、年,69岁,获吉林大学颁授客座教授名衔及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名衔。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颁赠“诗歌艺术贡献奖”。
67、《藕神》九歌出版社2008年
68、年,54岁,《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69、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70、《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年
71、年,休假一年,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72、年,61岁,主编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出版,并以此书获金鼎奖书类主编奖。获选为联合副刊第一位“每月人物”。
73、年,《日不落家》获颁吴鲁芹散文奖。
74、《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出版社1994年
75、《录事巴托比》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
76、《石器时代》文艺出版社1952年
77、《蓝墨水的下游》九歌出版社1998年
78、年,离港返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由戴天主持。
79、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人民网评)
80、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Universityof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81、《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白玉苦瓜》
82、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评)
83、作品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84、《梵谷传》重光文艺出版社1957年
85、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86、年,返台。升任师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课。
87、《日不落家》九歌出版社1998年
88、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89、余光中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90、《五行无阻》九歌出版社1998年
91、《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出版社1998年
92、《温夫人的扇子》大地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
93、《歌》野风出版社1952年
94、《高楼对海》九歌出版社2000年
95、而今在大陆首次推出的《守夜人》,距离首版已是24年之后,颇多增删琢磨,89岁高龄,对待诗文一如初见,还在字斟句酌着每一个音节,一个符号。
96、年,出席中文大学“四○年代文学研讨会”,初晤柯灵与辛笛,并宣读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97、年,66岁,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谷》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98、《守夜人》九歌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
99、执教港中大
100、《凭一张地》九歌出版社1988年
101、《紫荆赋》洪范出版社1986年
102、年,68岁,《井然有序》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03、《守夜人》是余光中首次在大陆出版的自选自译诗集,1992年首版于,收诗65首;
104、《隔水观音》洪范出版社1983年
105、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中国网评)
106、《土耳其现代诗选》林白出版社1984年
107、年,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108、《安石榴》洪范出版社1996年
109、《连环妙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10、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通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中国新闻网评)
111、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12、年,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东海、淡江兼课。
113、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114、年,任西密执安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115、余光中教授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余教授的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此外,余教授还从事评论、编辑、翻译,皆有杰出成就。余教授毕生创作、治学,诲人不倦,于艺文,于学术,于社会,贡献深远;哲人其萎,范典永垂。(香港中文大学悼文)
116、主要作品
117、年,与覃子豪、锺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118、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中国网评)
119、年,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20、《美国诗选》今日世界出版社1961年
121、《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年
122、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韩少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