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155年-220年)
2、二、夏侯尚与德阳乡主
3、曹操的父亲是曹嵩,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宦官,曹嵩从哪里来这就成了个大问题。
4、在这里也要对夏侯楙的出身进行一下说明。
5、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6、现在还有夏侯这个姓氏。
7、曹操的出身现在还是个困扰史学界的难题。
8、夏侯尚和曹丕年龄相仿,从小撒尿和泥一起长大,属于典型的好“闺蜜”。尤其是后来夏侯尚迎娶了德阳乡主,曹丕不仅是他的领导,还成了他的大舅哥,所以极受重用,甚至一度赐给他“作威作福,活人”的权力。
9、此时曹操确实是以天下为己任,但也得罪了当时的官僚集团。结果曹操受重大案件的牵连(曹操具体涉及哪个大案已经不可考,但以曹操的性格没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被捉拿问罪,夏侯渊就主动替他承担。当然后来曹操设法营救,夏侯渊才得以免祸,可见夏侯渊是曹操铁杆的粉丝和亲人。曹操后来南征北战,夏侯渊也是坚定地支持者。
10、曹操母亲是丁氏,曹操的原配是丁氏,后任妻子是卞氏。夏侯渊的原配妻子也是丁氏(有一种说法是曹操表妹),后任妻子是曹操妻子卞氏的妹妹。曹操与夏侯渊究竟算是连襟还是其他的关系就很复杂,只能说是很近的姻亲。
11、由于夫妻关系不是很和睦,夏侯尚和德阳乡主的孩子只有三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夏侯徽和夏侯玄,但结局都很悲催。
12、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13、夏侯家族是曹操创业过程中的铁杆追随者,也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一群人。对于这样的“革命元老”,曹操除了赐予他们高官厚禄之外,还像汉高祖、唐太宗等开国皇帝一样对他们进行联姻笼络。《三国志》将夏侯家族与曹操家族的重要人物合著为一卷,除了因为夏侯家族的“丰功伟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两大家族之间存在厚重的“血缘关系”。
14、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
15、魏延(?-234年)
16、《三国演义》中说夏侯楙是夏侯渊之子,自幼嗣与夏侯惇为子,这是不正确的。夏侯渊至少有7个儿子,夏侯惇应该也有9个儿子,夏侯惇可以在夏侯渊战死后收养其后代,但不可能将这些“遗孤”收为自己的儿子。事实上人家夏侯楙本身就是夏侯惇的亲生儿子,这是罗贯中同志“乱点”了爹。
17、爱妾被曹丕派人绞杀后,夏侯尚伤心地大病了一场,甚至精神恍惚,一度看到小妾来到身边翩翩起舞。埋葬小妾后,夏侯尚又忍不住思念,经常念叨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去墓地看她。曹丕听说后发怒:以前杜袭看不起你,我还不信,现在看来,还真没错!但夏侯尚毕竟是“闺蜜”+“妹夫”,曹丕虽然生气但对他的恩宠不减。
18、曹操原本打算将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丁仪,但曹丕不同意:丁仪眼睛太小了,长相不够好。不如嫁给夏侯楙,还是亲上加亲。
19、夏侯(Xiàhóu)姓源流单纯,源于姒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国君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国国君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为他是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意为夏禹后裔的侯爵,以后便成为了姓氏,因为夏侯得姓始祖为姒佗,后人称姒佗为夏侯佗。
20、夏侯尚的父亲不出名,所以历史没有记载,只说他的叔父是名将夏侯渊(反正夏侯尚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21、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
22、曹操本就是夏侯家族的,他父亲被大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
23、司马炎(236年-290年),即晋武帝
24、改成单姓夏。
25、夏朝是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侯姓是由姒姓转化而来的,源于姒姓夏后氏,是汉族复姓之一,其源流单一,以爵号为氏,得姓历史距今2400年左右。
26、夏侯是中国姓氏之一。
27、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能随机权衡应变,但曹操初入官场办的却都是“愣头青”的事。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宦官蹇硕的叔父蹇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用五色棒处死;曹操担任济南相时大力整饬吏治,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
28、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曹瞒传》的说法称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此说法可信度并不高。虽然曹腾做了宦官不能生育,但完全可以从曹氏家族中“过继”一个儿子,不一定非要从外姓的夏侯家来领养一个(中国古代也没规定宦官的兄弟也都要被阉掉或者不能生养儿子)。
29、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后,曹操便开始后悔——丁仪太有才,感觉就是眼睛瞎了也比夏侯楙强。丁仪也因为没能成为“驸马”而怨恨曹丕,在曹氏兄弟夺嫡之争中转投到了曹植阵营。
30、但夏侯尚好像和德阳乡主并不是特别恩爱,却对自己的一名小妾宠爱有加,经常不到德阳乡主房里去。德阳乡主虽然从小就没了亲爹,但曹操家人对她格外疼爱,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德阳公主回娘家告状,魏文帝曹丕火了:在我大魏境内,只有我们老曹家将别人按到地上摩擦,什么时候让别人欺负过!抓紧找人把那个小妾弄死!
31、一、曹操与夏侯渊
32、夏侯姓氏改成改成单姓夏了。明朝皇帝朱元璋诏令天下复姓改为单姓,大部分夏侯氏改为夏氏。但也有改为别的姓的。比如曹操祖上本姓夏侯,却改为曹姓。
33、夏侯姓源流单一,出自姒姓夏后氏,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杞简公的弟弟佗奔于鲁国,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他为侯爵,后人以爵号为氏称夏侯氏。
34、这是一对出身很有意思的夫妻。
35、公元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灭亡。曹魏从高平陵之变到最后被司马氏所取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曹家、夏侯家没能再出现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休、曹真这样的一代名将。换句话说曹魏集团一定程度上亡于掌权集团的“后继无人”。
36、德阳乡主的兄长是大将曹真,他们的父亲是秦邵。据说袁术追杀曹操时,秦邵为了掩护曹操便效仿“赵氏孤儿”,冒充曹操而被杀(与赵氏孤儿不同的是一个拿孩子冒充,一个自己冒充)。曹操感念秦邵的功劳所以收养了秦氏兄妹,秦氏兄妹从此改姓曹。
37、夏侯氏今人口2万余人,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江西吉安、赣州、分宜等地。
38、同样,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两位“造小孩”也就不肯“使劲”,直接导致在历史上没有留下“长脸”的后人。
39、夏侯氏没有人封王。
40、[夏侯氏来历]源出姒姓。据《姓谱》介绍,本姒姓,夏禹之后,周武王立,封夏裔于杞,杞为楚灭,简公弟佗奔鲁,鲁悼公以佗为夏侯,受爵为侯,因以为氏。这就是说,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世子孙便以夏侯为姓,称夏侯氏。 [夏侯氏名望]夏侯名人在汉、唐之际层出不穷,如有西汉太仆夏侯婴、《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建,三国时魏有大将夏侯
41、截止目前,夏侯这个姓氏大约有11万人。
42、夏侯徽嫁给了著名“狠人”司马师,在司马氏篡权前被老公秘密毒死,西晋建国后,被追谥为景怀皇后。
43、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明朝洪武元年农历二月,朱元璋诏令天下复姓改为单姓,大部分夏侯氏于是改为夏氏。
44、关于夏侯渊的功绩我们通过《三国演义》都知道个大概,不在这里重点描述。十分可惜的是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时正直壮年,没有熬到“外甥”曹丕称帝。说实话,同是三国名将,凭什么关羽死时大家扼腕叹息,而夏侯渊战死就是活该?这不是赤果果的歧视吗?
45、夏侯渊最出名的儿子是夏侯霸,后来“叛变”到了蜀国阵营,很受后主刘禅的优待。受优待的原因之一是刘禅的两任张皇后都是张飞与夏侯渊的侄女夏侯夫人的“爱情结晶”,张皇后们与夏侯霸是至亲的表兄妹。
46、当时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不遵礼度,为非作歹,作为兄长的夏侯楙多次斥责他们。于是夏侯子江、夏侯子臧便勾结清河公主一起上书诬陷夏侯楙(难道是三国版“武大郎与潘金莲”?)。魏明帝打算杀了夏侯楙,幸亏长水校尉段默帮忙查清原委才让夏侯楙无罪释放。
47、曹操本姓夏侯,和夏侯敦,夏侯渊两兄弟为堂兄弟,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大宦官曹腾,所以改姓曹。
48、没有,夏侯氏在曹魏时代没有封王的。
49、江西省的南昌市、赣州市兴国县、新余市分宜县、吉安市吉水县,安徽省的天长市、合肥市、亳州市、阜阳市,江苏省的金湖县、洪泽市,浙江省的富阳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淄搏市、临沂市、潍坊市、曲阜市、泗水县,北京市,陕西省的西安市,省的台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上街区,广东省的惠州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日本等地,均有夏侯氏族人分布。
50、夏侯玄因为反对司马氏篡权,被大舅子司马师灭了三族,夏侯尚这一脉基本上算是绝了。
51、三、夏侯楙与清河公主
52、《三国演义》里魏延曾评价夏侯楙为“膏粱子弟”,是“膏粱”而不是“高粱”,就是讲这人办事能力“很水”。曹丕曾经任命夏侯楙都督关中,驻守长安,据说魏延的奇袭子午谷计划就是针对他而制定的。夏侯楙是个草包,作战能力不行也就罢了,居然还特别好色,多养伎妾,整日沉溺于美色。结果老婆清河公主恼了——这些夏侯二代怎么都这样!
53、曹操和夏侯氏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其实他就是夏侯氏的后代,他的父亲曹嵩是从夏侯氏过继到曹氏的。所以说夏侯惇、夏侯渊是他的堂弟,都是本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