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请神唱词?
《掏苦菜》: 大阳上来节节高, 姐妹二人把苦菜掏。 大姐姐手提竹篮篮, 二妹妹手拿挖菜刀。 南山低来北山高, 我老汉上山看清苗。 你姐妹二人把菜掏, 踩坏我的豌豆角角了。 阳洼苦菜不大大, 背洼苦菜赛如麻。 你这个老汉讲怪话, 你看我篮篮里是什么! 管你踩了没踩了, 我老汉就爱凑热闹。 我老汉再有十年少, 能死的鹞子也飞不了。 你这个老汉少儿气, 菜叶叶长在你脑浮起。 假若你再胡说一句, 定叫你天灵盖盖碎。 状物写人的陕北民歌也不乏佳作,读者不妨读读这首《闹满月》: 叫妻儿,听我讲, 咱两个有话细商量。 你把娃娃好好养, 我请你妈来熬米汤。 瓦窑堡(子长县县城)城里把猪肉割, 小米米汤熬上喝。 白面杂面赶得做, 叫咱们娃娃有奶吃。 先杀猪,后宰羊, 烧酒蒸下几大缸。 你把你的娘家都请上, 再给咱娃娃拜个干娘。 先拜干娘要巧的, 再拜一个干老子。 干娘的缝的一个红袄子, 干老子捣的一把银锁子。 肚兜里掏出二十个铜, 铜上穿上些红头绳。 男孩童,女孩童, 叫给咱孩儿添个精神。 我在桌儿前站着哩, 众拜识给我贺喜哩。 我丈人问我喜哩不? 我说喜得客厉害哩。
丈夫你听我说陕北说书?
这叫 《十劝郎》 很短的一段,一般是在长篇说书开始的时候的 打头小段,优酷有很多陕北说书,你阔以自己去听听,单独的好像没有!
陕北说书与评书的区别?
陕北说书和评书是中国曲艺中的两种表演形式,它们在表演风格、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表演风格方面,陕北说书通常以叙事为主,语言质朴、节奏明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而评书则更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内容方面,陕北说书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生活琐事等为题材,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而评书则多以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公案小说等为题材,注重情节的起伏跌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陕北说书和评书都是中国传统的曲艺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特色:陕北说书起源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评书起源于北京、天津等地,具有北方地区的特色。 2. 表现形式:陕北说书采用陕北方言,以说唱结合的形式表演。评书则采用普通话或地方方言,以说为主的形式表演。 3. 内容题材:陕北说书的内容主要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主,表现手法较为朴实。评书的内容题材更广泛,包括历史故事、侠义小说、公案小说等,表现手法更为丰富。 4. 音乐伴奏:陕北说书通常采用传统的陕北民间乐器,如琵琶、三弦、板胡等。评书则没有固定的伴奏乐器,通常采用单口表演的形式。 5. 艺术风格:陕北说书幽默诙谐,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评书则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风格较为厚重。 总的来说,陕北说书和评书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曲艺的特色,但由于地域、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评书和说书有一定的区别,评书演员是用语言表述内容,没乐器伴奏;说书是泛称,包含了评书、苏州评话等,而评书仅指北方评书的单一艺术。 评书行话有很多,比如这人倒霉叫帘不正,话说不明白叫黄点不清,包公打面里撑蔓,说快板的人在仄口开书等。
陕北说书是一个人边弹三弦琴边用脚打板配合演员自说自唱表演的;评书演员是用语言表述内容,没乐器伴奏。两者表演形式不同。
陕北说书第一名是谁?
张俊功 (1932—2008年1月29日)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安家坪人。陕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延安市曲艺协会副主席,陕北说书艺术大师,陕北说书创始人之一。 陕北说书鼻祖已无从考证,陕北说书的起源,推算起来,当和宋元话本及民间的莲花落有关。宋元话本历史已很悠久,故事性、趣味性很强,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说话的”只是干说,不用任何乐器伴奏;在陕北农村,是叫做说古朝或说《西游》的。说古朝的人也不以讲故事谋生,只是在业余时间的一种自我娱乐
解明生:男,汉族,1951年生,陕西安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说书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师从民间艺人张俊功学习说书,1975年进入安塞县宣传队,1981年任曲艺队队长至今。其演奏技巧独特,语言精练,唱腔圆润,表演细腻入微,人物塑造逼真,尤擅长陕北说书音乐,是陕北说书“单音”定弦第一人。代表作品有《一盘腊肉》等。曾获曲艺最高奖项牡丹杯奖。13岁师从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开始学习陕北说书,53年用心磨一剑,现在已成为陕北说书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