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2、第三种说法是在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在农民祭祀龙神时加入的节日,源远流长。
3、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5、另一个传说是关于祭祀龙舟水神的,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祈求安全和丰收,因为水神可以掌管天气和洪涝灾害,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水神来保佑家园平安和生产丰收。端午节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体现了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6、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7、纪念屈原说。
8、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广为流传的说法有:
9、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10、传说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江中的鱼虾,使它们吃饱了后,就不会去啃屈原的身体了。
11、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如纪念伍子胥、恶月恶日驱避等。
12、一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是祭祀龙舟水神。据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和爱国诗人,因为对政治腐败感到失望,于公元前278年投江,以抗议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民族危机。
1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14、纪念孝女曹娥说。
15、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因为忠于国家,反对外交妥协,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16、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汨罗江投江,为了记念这位世人爱戴的屈大夫人,才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17、因为屈原被楚王冷淡,再加上当时秦国白起攻下楚国大片的领土,导致了楚国的版日益缩减,并且使楚国上市南方霸主的地位,从而导致楚国国都从颖迁到了陈,当被流放的屈原听到此消息,悲痛欲绝,跳河自尽,以死明志,老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给这年命名为端午节
18、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三种说法。
19、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20、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腾的部族举行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腾祭祀的习俗。
21、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就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22、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腾的部族——史称吴越族。
2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24、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25、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臣和爱国诗人,他为了抗议国家内外的腐败和贪污,被贬谪到汨罗江畔。当他得知敌国秦军攻破了楚国都城后,悲愤交加,跳入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赛龙舟等传统活动,还有吃粽子和挂艾叶等习俗。
26、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27、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放龙舟、吃粽子,敲鼓打鸣、挂艾叶等。
28、第一种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荆江边投身而亡,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虾蚕食,百姓们纷纷下船打鸣钟敲鼓驱赶水中的鱼虾蚕,并投米入水,以表哀思。
29、纪念伍子胥说。
30、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1、驱蛇祓瘟:相传五月初五是蛇精出没的时候,人们会在屋内上艾叶和菖蒲,躲避毒蛇咬伤和疫病的侵袭。
32、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纪念屈原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因为忧国忧民,遭到了贪官污吏的陷害和流放。最终,他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33、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有两个主要传说:
34、无论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35、除此之外,端午节还与龙舟竞渡密不可分,这在唐代已经有了记载。
36、吴越民族腾祭说。
37、据一种说法,端午节源于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春秋时期因反对当时君主的政策而被排挤,最终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自尽。
38、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39、其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有多种传说。
40、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41、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
42、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腾的崇拜与信仰。
43、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百姓们在江边放龙舟,敲鼓吹箫,以驱赶鱼虾,后来这一传统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44、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吴起的牺牲和忠勇精神。
45、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人们快乐、吉祥、团聚的象征。